《江城子 刘济川来别,同宿康庵,梦与予过田》
时间: 2025-01-11 14:17: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刘济川来别,同宿康庵,梦与予过田
作者: 元好问
来鸿去燕十年间。镜中看。各衰颜。
恰待蒙泉,东畔买青山。
梦里邻村新酿熟,携竹杖,款柴关。
人生谁得老来闲。记清欢。
见君难。长路悠悠,回首暮云还。
断岭不遮南望眼,时为我,一凭阑。
白话文翻译
十年间,来鸿去燕,时光匆匆。在镜子中看,彼此的面容都已衰老。
正待着去蒙泉,东边去买青山。
梦中回到邻村,尝新酿的美酒,手持竹杖,轻松走过柴门。
人生中谁能得到老来无忧的闲适?记得那清欢。
见你实在太难。漫长的路途悠悠,回首时已是暮云重叠。
断岭无法挡住朝南的视野,时常让我在栏杆旁凭栏远望。
注释
- 来鸿去燕:形容时光的流逝,鸿雁和燕子作为候鸟,象征着季节的更替。
- 镜中看,各衰颜:在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衰老的面容,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蒙泉:指的是蒙泉山,传说中的名胜,意在寻找清静之地。
- 竹杖:象征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清欢:指的是清静的欢乐,体现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宗道,号天池,山西介休人。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诗词成就颇高,尤其擅长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元代动荡的时期,诗人在与好友告别时,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诗歌鉴赏
《江城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开头的“来鸿去燕十年间”便设置了时光流逝的主题,鸿雁和燕子作为季节的象征,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镜中看,各衰颜”一句,直白地揭示了岁月对人的摧残,令人不禁感到一丝惆怅。接下来,诗人提到“恰待蒙泉,东畔买青山”,表达了他对清静、自然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逃离世俗纷扰的渴望。
在梦中重回乡村的情景,似乎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人生谁得老来闲”一句,深刻道出人生的无奈与忙碌,尽管有过清欢,但生活的重担总是难以摆脱。最后,诗人站在栏杆前,眺望南方,感受到对生活的思索与无奈,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来鸿去燕十年间:十年光阴如鸿雁和燕子般迅速流逝。
- 镜中看,各衰颜:在镜中看到的都是衰老的面容,感叹时间的流逝。
- 恰待蒙泉,东畔买青山:正准备去蒙泉,顺便买一座青山,渴望自然和清静。
- 梦里邻村新酿熟:梦中回到邻村,品尝新酿的美酒。
- 携竹杖,款柴关:手持竹杖,悠然地走过柴门,体现放松的生活态度。
- 人生谁得老来闲:人生中有谁能在老年时获得闲适呢?
- 记清欢:回忆起那段简单而快乐的日子。
- 见君难:见到你实在太难了。
- 长路悠悠,回首暮云还:漫长的路途上,回首时已是夕阳西下。
- 断岭不遮南望眼:断岭无法遮挡南方的视野。
- 时为我,一凭阑:时常让我在栏杆旁凭栏远望,思绪万千。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来鸿去燕”比喻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
- 对仗:如“长路悠悠,回首暮云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竹杖”“青山”等意象,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 鸿雁、燕子: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变化。
- 镜子:反映内心对自我的审视与感悟。
- 青山、竹杖:象征着对自然、自由生活的追求。
- 柴门:代表着归属感与简单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来鸿去燕”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秋天的景象
- B. 时光的流逝
- C. 友谊的深厚
-
诗中提到的“竹杖”象征着什么?
- A. 忍耐
- B. 悠闲的生活态度
- C. 寂寞
-
“人生谁得老来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人生的无奈
- B. 对未来的憧憬
- C.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头》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友谊与孤独的思考,但李白的风格更显豪放与洒脱。
- 《登高》王之涣:同样对人生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词集》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