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时间: 2024-09-19 21:28: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花啼杜宇归来血,树挂苍龙蜕后鳞。
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原有地行仙。
燕南赵北无金土,王后卢前总故人。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白话文翻译:
高原的水流出,山河因此改变;战场的风吹来,草木都弥漫着腥味。
花儿在啼叫,杜宇声中带着归来时的血;树上挂着苍龙蜕下的鳞片。
白骨增多,死去的士兵化为鬼魂;青山之中,原本就有地仙游荡。
燕南和赵北再也没有金土,王后和卢氏前的故人都已成追忆。
神功与圣德的事迹已有三千卷,大定与明昌的盛世已持续五十年。
注释:
- 高原:指地势较高的地区,常与水源相关。
- 杜宇:指杜鹃,古人常用其啼声象征哀伤和归乡。
- 苍龙:传说中的神龙,象征权威和力量。
- 白骨:指战争中阵亡士兵的尸骨,暗示战争的残酷。
- 地行仙:传说中能在地上行走的仙人,象征超脱和长生不死。
- 金土:指丰饶的土地或财宝,表达对物质的追求。
- 神功圣德:指伟大的成就和德行,表明对历史的总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子仲,号天柱,金朝末年的诗人和词人,因其诗歌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金朝的动荡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担忧与思考。诗中既有对战争的抨击,也有对历史的深切反思,展现了元好问的忧国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间惨景的对比,展现了战乱带来的悲惨后果。开头两句描绘了高原水流出后的变化和战地的腥风血雨,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感受。随后,杜宇的啼叫和树上挂着的苍龙鳞片象征着生与死的交替,暗示着战争带来的死亡与悲伤。诗中提到的“白骨”和“地行仙”,让人感受到生死无常与超然的哲思。最后两句则表现出对过去繁荣盛世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和历史的怀念,强化了诗的情感基调。整体而言,诗作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原水出山河改:高原的水流出,导致山河的变化,暗示自然与人事的关系。
- 战地风来草木腥:战场上的风吹来,草木弥漫着鲜血的腥味,突显战争的残酷。
- 花啼杜宇归来血:花儿似乎在哭泣,杜鹃的啼鸣带着血腥的归来,象征着哀伤与死亡。
- 树挂苍龙蜕后鳞:树上挂着苍龙蜕下的鳞片,象征着力量的消逝,暗含对过去辉煌的追忆。
- 白骨又多兵死鬼:战斗致使尸骨增多,士兵化为鬼魂,揭示战争的惨烈。
- 青山原有地行仙:青山之中本来就有地仙,暗示生死与超脱,哲学的思考。
- 燕南赵北无金土:南燕北赵再无丰饶的土地,表达对物质匮乏的忧虑。
- 王后卢前总故人:回忆起王后与卢氏,表明对故人的怀念。
- 神功圣德三千牍:伟大的功绩与德行已经有三千卷,历史的积淀。
- 大定明昌五十年:大定与明昌的盛世已经持续了五十年,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战乱联系,赋予诗歌以鲜明的意象。
- 拟人:花啼与杜宇的呼唤,使自然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乱的深切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故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元好问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原水:象征自然变化及其对人事的影响。
- 战地风:代表战争带来的恐怖和悲痛。
- 杜宇:哀伤的象征,代表失去的故乡与生命。
- 苍龙:象征权力与荣耀的消逝。
- 白骨:战争的直接后果,象征死亡。
- 青山:自然的永恒与人类历史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元好问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杜宇”是指哪种动物?
- A. 燕子
- B. 鹰
- C. 杜鹃
- D. 孔雀
-
“白骨又多兵死鬼”这句表达了什么?
- A. 战争的胜利
- B. 战争的残酷与死亡
- C. 自然的美丽
- D. 人间的和谐
答案:
- B. 元好问
- C. 杜鹃
- B. 战争的残酷与死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元好问的《句》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个人的无奈。元好问的诗更加强调对历史的反思与怀念,而杜甫则通过对现实的描写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思想深度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对社会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元好问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金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