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嚄唶吟》
时间: 2025-01-26 01:57:07
北方苦旱南苦雨,天倾地缺谁能补。
幽州五月尘塞空,麦苗一寸不出土。
谁知南中夏潦发,鼋鼍登堂鱼窥宇。
四十年来又见之,熊兵桥东水丈五。
入春以来常苦霖,十日不得两日晴。
吴棉著身夏不脱,高堂习习清风生。
连城鲑菜已无种,况乃泛滥妨深耕。
中宵忽报双江溢,顷刻巨浪排山立。
惊沙大石随潮至,万户千村卷蓬疾。
乱流作势向城来,七城黯黯昼不开。
疾雷一声破空下,三条九剧声号哀。
垣墉杂遝任摧倒,白骨死葬洪涛堆。
我家城西当水头,水高过人人上楼。
大墙如山向我倾,危楼黠戛亦有声。
老人呼天稚子哭,顷刻性命成漂腾。
城墙结筏冲波出,此身但存他何恤。
烈风三日水归壑,沈沈万灶炊烟息。
回家瓮盎百不完,老屋半欹犹未坼。
我时游梁方病暑,石铫调汤手自煮。
仆夫言有尺书来,开缄手颤不得语。
安全百口自天幸,萧条四壁奈何许。
一身俯仰宇宙窄,高堂阔绝关山阻。
人生百年无事无,忧患相煎何太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嚄唶吟
作者:刘大受 〔清代〕
北方苦旱南苦雨,天倾地缺谁能补。
幽州五月尘塞空,麦苗一寸不出土。
谁知南中夏潦发,鼋鼍登堂鱼窥宇。
四十年来又见之,熊兵桥东水丈五。
入春以来常苦霖,十日不得两日晴。
吴棉著身夏不脱,高堂习习清风生。
连城鲑菜已无种,况乃泛滥妨深耕。
中宵忽报双江溢,顷刻巨浪排山立。
惊沙大石随潮至,万户千村卷蓬疾。
乱流作势向城来,七城黯黯昼不开。
疾雷一声破空下,三条九剧声号哀。
垣墉杂遝任摧倒,白骨死葬洪涛堆。
我家城西当水头,水高过人人上楼。
大墙如山向我倾,危楼黠戛亦有声。
老人呼天稚子哭,顷刻性命成漂腾。
城墙结筏冲波出,此身但存他何恤。
烈风三日水归壑,沈沈万灶炊烟息。
回家瓮盎百不完,老屋半欹犹未坼。
我时游梁方病暑,石铫调汤手自煮。
仆夫言有尺书来,开缄手颤不得语。
安全百口自天幸,萧条四壁奈何许。
一身俯仰宇宙窄,高堂阔绝关山阻。
人生百年无事无,忧患相煎何太苦。
白话文翻译
北方干旱,南方则遭受暴雨,天倾地缺,谁能来填补?幽州五月尘土飞扬,麦苗一寸也未出土。谁能想到南方的夏季洪水如潮,鼋鼍(鳖)登上了堂屋,鱼也在窥视天空。四十年来再次见到这种情景,熊兵桥东的水位已达五丈。自春以来,常常遭受雨霖,十天里没有两天的晴天。吴地的棉花夏季未脱,清风习习在高堂生起。连城的鲑鱼和菜已经无法种植,更何况洪水泛滥妨碍深耕。夜里忽然听到双江泛滥的消息,顷刻间巨浪翻涌如山。惊沙和大石随潮而至,万户千村被狂风卷起。乱流向城镇袭来,七座城市都是阴暗,白天不开。雷声轰鸣如破空而下,悲哀的呐喊声在三条九剧中响起。垣墙杂乱无章被摧毁,白骨在洪涛中堆积。我的家在城西水头,水位高过了每个人的楼层。高墙如山朝我倾倒,危楼发出陡然的声音。老人呼天,稚子哭泣,瞬间生命化为漂流。城墙被水冲走,身存何惧?烈风三天后水退回山谷,炊烟沉沉万灶熄灭。回到家中,瓮和盎都满了,老屋半倾仍未坍塌。那时游梁方病暑,自己煮汤。仆人说有信来了,打开信封手颤抖得说不出话。安全的百口人自天而降的幸运,四壁萧条又能奈何?我一身俯仰宇宙狭窄,高堂却阔绝关山阻隔。人生百年无事无,忧患相煎为何如此苦?
注释
- 鼋鼍:指的是一种水生爬行动物,文中用来形容洪水对生态的影响。
- 熊兵桥:指特定的地名,可能是当时著名的桥梁,水位的高低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
- 烈风三日:指经历了连续三天的暴风雨,造成了严重的水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大受,清代诗人,诗风多以写实见长,对于社会民生颇有关注,作品常反映当时的自然灾害与人们的生活困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南北方极端天气的描写,表现了社会的苦难与人们的无奈。诗中描绘的情景不仅是对自然灾害的直观描述,更是对当时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嚄唶吟》是一首描绘自然灾害与人间苦难的诗作。诗中通过北方的干旱与南方的洪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无情与人类的脆弱。开篇便以“北方苦旱南苦雨”引入,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痛心。接下来的描写细腻生动,通过“幽州五月尘塞空,麦苗一寸不出土”展现了干旱对农作物的摧残,紧接着又以“鼋鼍登堂鱼窥宇”形象地描绘了洪水的泛滥,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极端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冲击。
诗中对水灾的细致描写,层层推进,情感愈发凝重。在“我家城西当水头,水高过人人上楼”一段,诗人将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悲剧紧密结合,使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无助感。最后,诗人在对生活多重苦难的深思后,感叹“忧患相煎何太苦”,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的细致描绘与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对生命苦难的感慨,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方苦旱南苦雨:对比北方的干旱与南方的洪水,表现自然的极端。
- 幽州五月尘塞空:描写幽州的干旱情景,麦苗未能出土。
- 四十年来又见之:感叹洪水的频繁,历史的重演。
- 我家城西当水头:诗人亲身经历,情感真实。
修辞手法:
- 对比:北方与南方的气候对比,形成鲜明的冲突。
- 拟人:用“老人与稚子”展示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
- 夸张:水位高过人头,形象化洪水的严重程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反映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痛苦与无奈,同时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干旱:象征着生命的枯竭与希望的渺茫。
- 洪水:代表自然的无情与对人类生活的威胁。
- 白骨:暗示着灾难带来的死亡与生离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北方的气候状况是?
- A. 多雨
- B. 干旱
- C. 温暖
- D. 寒冷
-
填空题:诗中提到“我家城西当水头,水高过人人上楼”,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判断题:诗人对洪水的描写是夸张的手法。(对/错)
答案:
- B
- 描绘了洪水淹没房屋,水位极高的情景。
-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