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

时间: 2025-01-26 02:24:02

相去祁阳五里余,撼山为谷断为鸡。

河南刺史老文学,石上真□健笔题。

风月满堂无地着,云烟半壁与天齐。

英雄说着唐朝事,泪溅长安蜀道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去祁阳五里余,撼山为谷断为鸡。
河南刺史老文学,石上真健笔题。
风月满堂无地着,云烟半壁与天齐。
英雄说着唐朝事,泪溅长安蜀道西。

白话文翻译:

我与祁阳相隔五里多,山摇地动,仿佛把山谷都撼动了。
河南的刺史老先生文采斐然,在石头上留下了他健笔的题字。
满堂的风月让人无处可落,云烟半壁与天空齐平。
英雄们谈论着唐朝的往事,不禁泪流满面,洒落在长安通往蜀道的西边。

注释:

  • 相去:相隔。
  • 祁阳:地名,今湖南祁阳县。
  • :摇动,震动。
  • :山谷。
  • 河南刺史:古代地方官职,指的是河南的地方官。
  • 老文学:指文采出众的老者。
  • 健笔:指有力的笔力,形容书法或写作很有气势。
  • 风月:指风景和月光,常用以形容美好的景色。
  • 云烟:云雾,烟雾。
  • 英雄:指有才干的人,或指古代的英雄人物。
  • 泪溅:眼泪掉落,形容感动或悲伤。

典故解析:

  • 唐朝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朝代,许多诗文都提及其盛况及英雄人物。
  • 长安蜀道:长安为唐朝都城,蜀道指通往四川的道路,古时交通艰难,常有诗人提及。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丁叔岩,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知名。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时的感悟,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浯溪》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表达了深沉的思考与感慨。开头两句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遥远而又亲切的感觉,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故事。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借助对河南刺史的赞美,展现了才华和文化的传承,强调了文学对历史的影响与重要性。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历史的感叹,英雄的往事唤起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怀念,泪水洒落在蜀道上,象征着对历史的沉重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风月、云烟、英雄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历史画卷。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思考,显示出他对文化与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相去祁阳五里余:描述距离,营造出亲近的感觉。
    • 撼山为谷断为鸡:夸张手法,形象地传达了自然的雄伟与震撼。
    • 河南刺史老文学:引入人物,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 石上真健笔题:形容书法力量,体现出作者对文化的热爱。
    • 风月满堂无地着:意境悠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云烟半壁与天齐: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壮丽的景象。
    • 英雄说着唐朝事:历史的回忆,带有感叹。
    • 泪溅长安蜀道西:情感高潮,表现对历史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情感结合,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夸张: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自然的伟大。
    • 对仗:如“风月满堂无地着,云烟半壁与天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忆与自然的描绘,传达了对文化与英雄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的感慨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风月:象征美好与和谐的自然环境。
  • 云烟: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变化。
  • 英雄:象征才华与勇气,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南刺史”代表什么? a) 地名
    b) 职位
    c) 书法家
    答案:b) 职位

  2. “泪溅长安蜀道西”中的“泪”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b) 悲伤

  3. 诗中“撼山为谷断为鸡”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夸张
    c) 比喻
    答案:b) 夸张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英雄的敬仰,李白的豪放与丁叔岩的沉思形成对比。
    • 《春望》:描绘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与《浯溪》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及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