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阵欲东下,急风争向南。
精灵战雷电,鲛鳄拔秋潭。
断港群舟拜,中流大浪酣。
艰虞更留滞,水宿况真谙。
白话文翻译
云层似乎要向东方降下,急风也在争着向南吹。
精灵与雷电在空中激战,鲛人和鳄鱼在秋天的潭水中搏斗。
在断绝的港口,众多的船只向大海拜请,
在激荡的浪潮中,留恋艰难的时光,水边的栖宿更显熟悉。
注释
- 云阵:云层的阵势,指天气变化。
- 精灵:这里指自然神灵。
- 鲛鳄:鲛人和鳄鱼,象征着水中的生物。
- 断港:指已经不再通航的港口。
- 艰虞:艰难的困境。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鲛人”在古代神话中被视为水中精灵,常与水、鱼类相关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海洋的神秘与危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大受,清代诗人,生于江西,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受到当时文人的赞誉。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充满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夜晚停泊于杨郎山时,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个人内心的感受,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诗歌鉴赏
《杨郎山夜泊即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诗。诗歌开篇即描绘了云层的变化与急风的方向,展现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随后,提到“精灵战雷电”,象征着自然力量的无穷与不可预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通过“鲛鳄拔秋潭”,诗人将自然生物与环境结合,传达出一种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感觉。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断港群舟拜”的场景,似乎是在向水中的力量或神灵祈求保护,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依赖。最后一句“艰虞更留滞,水宿况真谙”,则暗示了诗人在艰难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阵欲东下:云层似乎要向东方降落,暗示天气变化。
- 急风争向南:急促的风向南方吹拂,表现出风的力量。
- 精灵战雷电:自然的精灵与雷电在争斗,象征着自然的威力与神秘。
- 鲛鳄拔秋潭:水中的鲛人和鳄鱼在激烈搏斗,展示水域的生动景象。
- 断港群舟拜:在已经不通航的港口,众多船只向海面祈求,反映出无奈的心情。
- 中流大浪酣:在激荡的浪潮中,诗人感受到生命的狂欢与挣扎。
- 艰虞更留滞:面对艰难的困境,诗人选择停留,表现出对现实的接受。
- 水宿况真谙:在水边宿营,诗人感到更加亲近与了解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拟人化,赋予其战斗的特质。
- 对仗:如“云阵欲东下,急风争向南”,展现了平衡与对称的美感。
- 意象:通过“精灵”、“鲛鳄”等意象,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感悟,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阵:象征天气变化,预示着不确定性。
- 急风:代表动荡与变化,反映出生命的急促。
- 精灵:自然的神秘力量,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 鲛鳄:水中生物,象征着生命的斗争与生存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人类的讽刺
c) 生活的乐趣 -
诗中提到的“精灵”指的是什么? a) 人类
b) 自然神灵
c) 动物 -
“急风争向南”中“争”的意义是什么? a) 竞争
b) 向南吹
c) 停止
答案
- a) 对自然的敬畏
- b) 自然神灵
- a) 竞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by 张继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张继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静谧的夜晚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杨郎山夜泊即事》的自然景象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