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鳌柱山望海》
时间: 2025-01-11 05:49: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鳌柱崚嶒镇越州,孤城千仞俯危楼。
忽惊溟渤天垂尽,始信东南地半浮。
岛屿遥连云日险,波涛不尽古今愁。
一竿且罢任公钓,更拟乘槎万里游。
白话文翻译:
在鳌柱山的崚嶒之上,俯瞰越州的孤城,山高千仞,危楼耸立。
忽然惊觉沧海天际似乎低垂,才相信东南的土地犹如半浮于水面。
遥远的岛屿与云天相连,波涛汹涌无尽,令人古往今来的愁绪难以平息。
抛下钓竿任凭公子钓鱼,心中更想乘着木筏游遍万里。
注释:
- 鳌柱:指的是鳌柱山,地名。
- 崚嶒:形容山势险峻高耸。
- 孤城千仞:指孤独的城池高耸入云,形容其巍峨。
- 溟渤:指大海,溟指深海,渤指渤海。
- 浮:这里指的是漂浮的感觉,暗示地势的险峻和海的深邃。
- 槎:指木筏,用于水上漂流。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公钓”可理解为古人闲适的生活方式,暗示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疆,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夏日,诗人登上鳌柱山,俯瞰海景,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夏日登鳌柱山望海》是一首描绘壮丽自然景观和抒发人生哲理的诗。诗的开篇以雄浑的笔调描绘了鳌柱山的高耸和孤城的巍峨,展现出一种无畏的气势。接着,诗人忽然被无边的海景所震撼,感受到地与天的交融,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通过“岛屿遥连云日险”,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隐喻人生的艰难与遥远的理想。
“波涛不尽古今愁”一句,蕴含着对历史的思考,似乎在感慨人类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与愁苦。最后“任公钓”则是对世俗生活的放下,表达了诗人希望超脱、追求自由的心态。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壮美的自然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显示了诗人的广阔视野与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鳌柱山的雄伟与孤城的巍峨,展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
- 第二联通过对海平面低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震撼与对地理位置的感悟。
- 第三联中,遥远的岛屿与波涛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人类的烦恼。
- 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现实的放下。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比喻和夸张,如“孤城千仞”,增强了景象的宏伟感。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壮丽的赞美与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阐述了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鳌柱:象征着高耸的山峰和坚韧的精神。
- 海:隐喻历史的深邃和人生的波折。
- 孤城:象征孤独与坚韧。
- 钓竿:代表世俗生活的放下和对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鳌柱”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高山
B. 河流
C. 大海
D. 草原 -
“波涛不尽古今愁”中的“古今”指的是? A. 过去与现在
B. 东西方
C. 城市与乡村
D. 诗人与读者 -
诗人最想表达的情感是?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作者在自然中对人生的感慨,强调孤独与苍凉。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韩疆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