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危骊塘赠心古鉴二首》
时间: 2025-04-29 03:18: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危骊塘赠心古鉴二首
作者: 罗椅 〔宋代〕
涧底春冰偶不融,风前凝作水晶宫。
古人心事如此鉴,今代眼明似有公。
落月还应照太白,秋江只合瞰涪翁。
送君去貌骊塘影,影见疏梅飐晚风。
白话文翻译
在溪涧底部,春天的冰偶尔不融化,风中凝结成了水晶般的宫殿。古人的心事就像这面明镜,今人的眼光明亮得似乎能够看穿一切。落月应该照耀太白星,秋天的江水只适合仰望涪翁。送你离开时,骊塘的倒影映见了晚风中摇曳的稀疏梅花。
注释
- 涧底:指溪涧的底部。
- 春冰:春天的冰,因气温变化而未完全融化。
- 水晶宫:比喻清澈透明之美。
- 古人心事:古人的情感与思绪。
- 今代眼明:今人眼光明亮,洞察事物。
- 落月:指月亮下落,象征夜晚。
- 太白:代指明亮的星星,通常是指“太白星”。
- 涪翁:指涪翁,古代诗人,典故中的角色。
- 骊塘:地名,象征美好场景。
- 疏梅:稀疏的梅花,象征冷淡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椅,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了细腻的情感与高远的思想,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春秋交替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古人情感的理解与今人的省思,反映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诗歌鉴赏
罗椅的《寄危骊塘赠心古鉴二首》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意象与人心的清明。诗歌通过“春冰”与“水晶宫”的对比,展现出春天的魅力与古人心事的深邃。诗中的“古人心事如此鉴”,不仅是对古人的追忆,也是对今人情感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真理的追求。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落月”与“秋江”,利用对仗的修辞手法,构建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骊塘影”则以优美的场景描绘出离别时的情感,透过“疏梅飐晚风”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的美感。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诗意,情感上深邃而充满哲思,展现了罗椅作为一位宋代诗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涧底春冰偶不融:溪水底部的冰块在春天里偶尔不融化,暗示自然界的变化。
- 风前凝作水晶宫:在风的吹拂下,冰块凝结成如水晶般的美丽形态,象征梦幻与美好。
- 古人心事如此鉴:古人的情感就像这面明亮的镜子,能够反映出内心的深邃。
- 今代眼明似有公:今人眼光明亮,似乎能够看透世事,体现出对真理的追求。
- 落月还应照太白:落下的月亮仍应照耀太白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不舍。
- 秋江只合瞰涪翁:秋天的江水适合仰望涪翁,体现对历史诗人的敬仰。
- 送君去貌骊塘影:送别友人时,骊塘的倒影映入眼帘,象征离别的情感。
- 影见疏梅飐晚风:在晚风中,稀疏的梅花映入影中,表达孤独与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晶宫”比喻美丽的自然景观。
- 对仗:如“落月”与“秋江”,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影见疏梅”,赋予影子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结合古今情感的对比,探讨了人的内心世界与历史的联系,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与对古人情感的共鸣,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冰: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时光的流逝。
- 水晶宫:代表了美好与幻想。
- 落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留恋。
- 疏梅:象征着孤独与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晶宫”是指什么?
- A. 一种建筑
- B. 美丽的自然景象
- C. 古代的宫殿
- D. 一种神话
-
“古人心事如此鉴”中的“鉴”是什么意思?
- A. 鉴定
- B. 镜子
- C. 观察
- D. 反思
-
“骊塘影”代表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离别的情感
- C. 古代诗人
- D. 秋天的景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 《月下独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寄危骊塘赠心古鉴二首》: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与离别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注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友人的寄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入门》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危骊塘赠心古鉴二首》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