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载遗踪一窖尘,
路傍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
将谓诗书活得人。
白话文翻译:
千年留下的痕迹只是一堆尘土,
路边的农夫也感到心神不宁。
祖龙(指秦始皇)所算的事情实在是荒唐,
难道诗书能让人真正活得长久吗?
注释:
- 千载: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 遗踪:留下的痕迹。
- 窖尘:形容埋藏的尘土,意指古物的遗留。
- 耕者:农夫,耕田的人。
- 伤神:伤心忧虑。
- 祖龙:指秦始皇,因其将龙作为自己象征,称为“祖龙”。
- 算事:算计事情。
- 浑乖角:荒唐,意指不合情理。
- 谓:认为,认为...的意思。
- 活得人:能活下去的人,意指存在的意义。
典故解析:
“祖龙”指的是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曾有“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此诗通过提及祖龙,表明对封建统治以及对知识分子的压制的不满。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知识价值的质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10年),字梦阮,号青丘,唐代诗人,活跃于中晚唐时期。他以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作品多涉及政治、历史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焚书坑》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遭受压制,诗人借古讽今,表达对焚书坑儒事件的反思,体现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
诗歌鉴赏:
《焚书坑》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知识的珍视和对极权统治的批判。诗的开篇“千载遗踪一窖尘”以千年历史的沉淀,表明了知识在历史长河中的微不足道,令人生出无奈与惋惜。接着,诗人提到“路傍耕者亦伤神”,不仅仅是农民的忧虑,更是对整个社会因知识的被压制而感到无奈的集体悲情。
“祖龙算事浑乖角”则直接提及秦始皇的荒唐之举,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讽刺与批判。最后一句“将谓诗书活得人”,则在质疑知识的存活价值,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氛围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蕴丰富,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当下的警醒,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千载遗踪一窖尘:千年历史留下的只是尘土,象征知识与文化的消逝。
- 路傍耕者亦伤神:耕田的农夫也因历史的无情而感到忧虑,传达出社会对知识缺失的痛心。
- 祖龙算事浑乖角: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的讽刺,表明对权力的反思。
- 将谓诗书活得人:质疑知识的存在是否能真正赋予人活着的意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载”、“一窖尘”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窖尘”比喻历史的沉淀和知识的消逝。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激发读者的思考,深化主题。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历史遗留与知识价值的思考,揭示了极权统治对文化的压制,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与对知识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千载:象征历史的久远与知识的积累。
- 窖尘:象征被埋没的文化与智慧。
- 耕者:代表普通人对文化失落的无奈与忧虑。
- 祖龙:象征极权与专制,历史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祖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汉武帝
- B. 秦始皇
- C. 唐太宗
-
诗的首句“千载遗踪一窖尘”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敬畏
- B. 对知识的无奈与惋惜
- C. 对未来的期待
-
“路傍耕者亦伤神”中的“耕者”指的是?
- A. 学者
- B. 农民
- C. 官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现对国家和历史的反思。
- 白居易《琵琶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批判。
诗词对比:
- 《焚书坑》与杜甫的《兵车行》,均反映了对权力与历史的思考,前者通过对知识的压制表达对文化的珍视,后者则通过战争的苦难表达对民生的忧虑,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共同关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 罗隐相关的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