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仙游潭中兴寺》
时间: 2025-04-29 00:12:2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子瞻题仙游潭中兴寺
作者: 苏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潭边沙水不成泥,
潭上孤禽挂险啼。
缭绕飞桥能试客,
蒙茸翠蔓巧藏溪。
云为绛帐马融室,
石作屏风玉女闺。
仙果知君今未足,
临潭脚战怕长梯。
白话文翻译:
潭边的沙滩上水流不成泥,
潭上孤独的鸟儿在危险中啼鸣。
缭绕的飞桥可以让游客试一试,
茂密的翠蔓巧妙地隐藏了溪水。
云彩仿佛是绛色的帐子,马融的房间,
石头像屏风一样,遮掩了玉女的闺房。
仙果知道你如今还未满足,
在潭边我却战战兢兢,害怕那长梯。
注释:
- 潭:水潭,指水深而清的地方。
- 孤禽:孤独的鸟,指独自在潭边的鸟类。
- 缭绕:环绕、纠缠。
- 蒙茸: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绛帐:绛色的帐子,常用来形容华丽的室内。
- 马融:指汉代著名画家马融,文中借用以营造意境。
- 仙果:仙人所采的果实,象征美好的东西。
- 长梯:形容通往高处的长梯,表达了对高处的恐惧。
典故解析:
- 马融:马融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画家,常被用来象征文人雅士生活的豪华与宁静。
- 玉女:古代神话中常用来指代美丽的女性,象征着神秘和美好。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涪翁,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弟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诗才著称。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山水的赞美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辙游览仙游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人世间追求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仙游潭的自然美景和其中的宁静氛围。开篇通过潭边沙水不成泥、潭上孤禽挂险啼,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宁静与孤独,给人一种在偏远山水间的深思。接下来的缭绕飞桥和蒙茸翠蔓,则表现出自然的巧妙与和谐,仿佛在告诉人们,人与自然之间是可以和谐共处的。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云为绛帐、石作屏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华丽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尤其是最后两句,仙果知君今未足,临潭脚战怕长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带有对人世间追求的无奈与恐惧。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潭边沙水不成泥:潭边的沙滩清澈,流动的水不成泥,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
- 潭上孤禽挂险啼:孤鸟在危险中啼鸣,暗示着一种孤独和不安。
- 缭绕飞桥能试客:飞桥环绕在潭边,为游客提供了一处美丽的游览地点。
- 蒙茸翠蔓巧藏溪:茂密的绿藤巧妙地掩盖了溪水,使得景色更显幽静。
- 云为绛帐马融室:云彩如同华丽的帐子,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
- 石作屏风玉女闺:石头如屏风,隐秘了美丽的女性世界。
- 仙果知君今未足:仙果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暗示作者对生活的渴望和不满。
- 临潭脚战怕长梯:在潭边心生恐惧,害怕高处的长梯,象征着对未知的畏惧。
-
修辞手法:
- 比喻:云为绛帐、石作屏风,形象地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物。
- 拟人:仙果知君,赋予了自然物体以人的情感和意识,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使用了许多对仗的句式,使得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 潭:象征宁静与深邃,代表了自然的美好。
- 孤禽:代表孤独与不安,暗示人内心的挣扎。
- 飞桥:象征通向美好境界的桥梁,暗示人生的旅途。
- 仙果:象征理想与追求,代表美好生活的愿望。
互动学习:
-
选择题:苏辙的《次韵子瞻题仙游潭中兴寺》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色?
- A. 沙漠
- B. 山川
- C. 水潭
- D. 森林
- 答案:C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孤禽”象征着__。
- 答案:孤独与不安
-
判断题:诗中有“云为绛帐”的描写,意在表现自然的华丽。(对/错)
- 答案: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哲思。
-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描绘自然美,但情感更加旷达,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杜甫的《望岳》:描绘山川的壮丽,气势磅礴,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