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1-24 12:20: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毛衫。富贵经中谈净域。
赤珠玛瑙为严饰。
彼土众生当晓色。
擎衣裓。妙华供养他方佛。
稚小嬉游随没溺。
娑婆是苦何曾识。
忻厌迩来方有力。
从朝夕。静焚一炷香凝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家生活的画面,诗人穿着毛衫,借助富贵的经典谈论清净的境界。诗中提到用赤珠和玛瑙装饰,暗示一种奢华的生活。诗人感叹,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应该明白清晨的光色。手捧衣衫,献上美丽的花朵供奉遥远的佛陀。小儿嬉戏,随波逐流,似乎在水中沉没。娑婆世界是苦,何曾有人真正领悟?对眼前的厌倦,近来才有了一丝力量。从早到晚,静静地焚香,香烟缭绕如碧绿的云雾。
注释:
- 毛衫:指毛织的衣服,象征渔家的朴素。
- 富贵经:指佛教经典,讲述财富与清净。
- 赤珠玛瑙:用作装饰的宝石,象征奢华。
- 晓色:指清晨的光色,暗含对生活的思考。
- 擎衣裓:手持衣服的动作,象征对佛的敬仰。
- 妙华:美丽的花朵,象征供养的心愿。
- 娑婆:指世俗的世界,常与苦相连。
- 忻厌:对当前生活的不满与厌倦。
- 焚香凝碧:焚香所产生的静谧氛围,象征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可旻,宋代诗人,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在其作品中常常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渔家的生活,表达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反思,反映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渔家傲》以渔家生活为切入点,展示了诗人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诗中开头的“毛衫”二字,立刻传达出一种朴素的生活状态,与后面提到的“富贵经”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诗人对奢华生活的反思与批判。赤珠玛瑙的装饰虽美丽,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虚华的空洞。
“彼土众生当晓色”一句,表达出诗人对世俗人们的期待,希望他们能领悟到清晨的光色代表着新的希望与觉悟。而接下来的“擎衣裓”,则是对佛的恭敬,暗示了诗人在物质生活中仍然渴望追求精神的寄托。
诗中提到的“稚小嬉游随没溺”,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脆弱,暗示孩子们的玩耍可能最终被生活的洪流所淹没。接下来的“娑婆是苦何曾识”,则是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叹息。
整首诗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佛教哲理的依赖。最后一句“静焚一炷香凝碧”则是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对修行与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毛衫”:渔家生活的象征,朴素的衣着。
- “富贵经中谈净域”:提到佛教经典,讨论理想的清净世界。
- “赤珠玛瑙为严饰”:用奢华的饰物来装点生活,形成对比。
- “彼土众生当晓色”:希望世俗的人们能明白生活的真谛。
- “擎衣裓”:表现对佛的尊重。
- “妙华供养他方佛”:献上美丽的花朵,象征对佛的崇敬。
- “稚小嬉游随没溺”:孩子们的玩耍可能会被现实淹没。
- “娑婆是苦何曾识”:感叹世人对生活苦难的无知。
- “忻厌迩来方有力”:对现状的厌倦与反思。
- “从朝夕”:表明时间的流逝。
- “静焚一炷香凝碧”:焚香的静谧与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清净与奢华进行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类感情。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渔家生活,反映了物质与精神的矛盾,表达了对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揭示了世俗生活的苦难与对真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毛衫:象征朴素的生活。
- 赤珠玛瑙:象征奢华与虚荣。
- 妙华:象征供奉的心愿。
- 娑婆:象征世俗的苦难。
- 香: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毛衫”象征什么?
- A. 奢华
- B. 朴素
- C. 忧愁
答案:B
-
“娑婆是苦何曾识”中的“娑婆”指的是什么?
- A. 天堂
- B. 人间
- C. 地狱
答案:B
-
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渴望?
- A. 奢华生活
- B. 清净生活
- C. 热闹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描绘渔家生活的另一首诗。
- 《静夜思》:对内心宁静与思乡情感的表达。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渔家傲》均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但《静夜思》侧重于思乡情感,而《渔家傲》则更关注世俗生活的反思与精神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更广泛的视角。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技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