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渔父》
时间: 2025-02-04 15:25: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渔父》
作者: 陈世祥 〔清代〕
未织晚烟纷似絮。
涛牙嚼雪扁舟度。
网得鱼儿茭叶覆。
呼阿妇。
村中沽酒将钱去。
半醉归来船倚树。
大江多少风波路。
阿妇向前乂手诉。
君休误。
风波除却何方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夫在傍晚时分的生活情景。傍晚的烟雾如同纷飞的絮状,渔夫在雪白的浪涛中划着小船,捕捞到的鱼被茭叶覆盖。他呼唤着妻子,准备去村里买酒,醉酒归来时,船靠在树旁。他在大江上经历了无数的风波,妻子向他诉说着心中的苦闷,劝他不要再误事。即便风波已经平息,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
注释:
- 未织:未编织,指的是傍晚的烟雾尚未完全聚集。
- 涛牙:指浪花,形容海浪如同白色的牙齿在嚼雪。
- 扁舟:小船,渔夫所用的船。
- 阿妇:指渔夫的妻子,称呼表达亲昵。
- 沽酒:买酒,村中购买酒水。
- 乂手诉:双手交叉,表示诉说或倾诉。
- 君休误:劝告对方不要误事。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不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描绘的渔夫与妻子的生活情景,反映了清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写照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世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描写江南水乡的生活,风格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的渔民生活多艰辛,诗人通过渔夫的视角展现了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
诗歌鉴赏:
《渔家傲 渔父》是一首描绘渔夫生活的诗篇。诗中所展现的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与渔民生活息息相关。开头的“未织晚烟纷似絮”描绘了傍晚的宁静与美丽,烟雾缭绕,似乎给生活增添了一层朦胧。接着“涛牙嚼雪扁舟度”则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渔夫在波涛中划船的艰辛与勇敢。
在诗的中段,渔夫捕到鱼后,呼唤妻子去村中买酒,这一细节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平淡。然而,酗酒归来的渔夫又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无奈与苦涩。在最后,妻子对渔夫的劝告透出深切的关心与忧虑,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思考与希望。
整首诗以渔夫的生活为线索,反映了在风波与波澜之间,普通人对生活的期待与艰辛,展现了人性的真挚与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织晚烟纷似絮:傍晚的烟雾尚未聚集,像飞舞的絮状,给人一种轻柔而宁静的感觉。
- 涛牙嚼雪扁舟度:浪花如同白色的牙齿在嚼雪,形象地描绘了渔夫在波涛中的艰难。
- 网得鱼儿茭叶覆:捕捞到的鱼被茭叶覆盖,展现出渔夫的收获。
- 呼阿妇:渔夫呼唤妻子,展现出家庭的温暖。
- 村中沽酒将钱去:反映了渔夫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半醉归来船倚树:酒醉归来的状态,隐含着生活的疲惫与无奈。
- 大江多少风波路:渔夫经历的种种风波,象征人生的坎坷。
- 阿妇向前乂手诉:妻子向渔夫倾诉,展现出妻子的关心。
- 君休误:劝诫渔夫不要再误事,表现出对未来的担忧。
- 风波除却何方住:即使风波已平,渔夫依然迷茫无措,反映出生活的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涛牙嚼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波涛的特征。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特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普通渔民生活的真实描绘,展现了他们在生活困境中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烟: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扁舟:代表着渔民的生活与生计。
- 风波:象征生活中的艰难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未织晚烟纷似絮”中的“晚烟”指什么?
- A. 晚上的星星
- B. 傍晚的烟雾
- C. 晚上的风
- D. 晚上的水
-
渔夫呼唤的“阿妇”是什么意思?
- A. 妻子
- B. 母亲
- C. 姐妹
- D. 朋友
-
“君休误”的意思是?
- A. 不要再误事
- B. 不要再喝酒
- C. 不要再捕鱼
- D. 不要再回家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虽然两首诗都涉及饮酒,但《渔家傲 渔父》更侧重于家庭与生活的平淡,而《将进酒》则表达了豪情壮志与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