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

时间: 2025-04-28 04:00:08

白玉楼高云光绕。

望极新蟾同照。

前村暮雪,霁梅林道。

涧风平,波声渺。

喜登眺。

疏影寒枝颤,太春早。

临水凝清浅,靓妆巧。

瘦体伤离,向此萦怀抱。

觉璧华轻,冰痕小。

倦听塞管,转呜咽,令人老。

素光回,长亭静,无尘到。

烟锁横塘暖,香径悄。

飞英难拘束,任春晓。

意思解释

迷神引

作者:朱雍 〔宋代〕


原文展示

白玉楼高云光绕。望极新蟾同照。前村暮雪,霁梅林道。涧风平,波声渺。喜登眺。疏影寒枝颤,太春早。临水凝清浅,靓妆巧。瘦体伤离,向此萦怀抱。觉璧华轻,冰痕小。倦听塞管,转呜咽,令人老。素光回,长亭静,无尘到。烟锁横塘暖,香径悄。飞英难拘束,任春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高耸的白玉楼,楼上云彩环绕,望去新月映照。前方村庄的傍晚雪景,梅林的小路清新可人。山涧的微风轻柔,水波声细如丝。心中欢喜,登高远眺,寒枝上的疏影轻轻颤动,春天似乎早已来临。水面清澈如镜,妆饰得体。瘦弱的身影因离别而感伤,心中缠绕着思念。感觉那璧玉般的轻盈,冰痕微小。倦于听那塞外乐曲,转而低吟,令人感到老去。素雅的月光洒下,长亭静谧,无尘的气息弥漫。烟雾锁住温暖的塘边,香径悄然无声。飞舞的花瓣难以束缚,随春天的晨曦飘洒。


注释

  • 白玉楼:用白玉建成的高楼,象征着美丽与优雅。
  • 新蟾:指新月,形容月亮的清新。
  • 暮雪:傍晚时分的雪景,带有宁静的氛围。
  • 霁梅林道:雪后梅花林间的小道,清新而美丽。
  • 倦听塞管:对塞外乐器的厌倦,暗示心情的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雍,生于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词人,其词风兼具清丽与婉约,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一个温暖的春日,诗人站在白玉楼上,遥望远方的春景,感受到离别与思念交织的情感,因而写下了这首词。

诗歌鉴赏

《迷神引》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即以“白玉楼高云光绕”引入,营造出一种高远、清新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景致的向往。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前村的暮雪与梅林,展现出冬去春来的景象,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机。

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诗中流露出离愁别绪。尤其是“瘦体伤离,向此萦怀抱”一句,突显出诗人在美景中不禁生发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矛盾让整首词更加动人。最后,诗的结尾以“飞英难拘束,任春晓”收束,表达了一种对自由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词构思精巧,意象丰富,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是一首兼具视觉美感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白玉楼高云光绕。”:描绘高楼,营造出优雅、清新的氛围。
    2. “望极新蟾同照。”:新月的映照,暗含人生的变化和希望。
    3. “前村暮雪,霁梅林道。”:村庄的雪景与梅林的小路,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4. “疏影寒枝颤,太春早。”: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而来,暗示着重生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内心情感相结合,如“瘦体伤离”表露出思念之情。
    • 拟人:描述自然景象如“寒枝颤动”,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词中许多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春天的美丽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因离别而产生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珍惜时光的态度。

意象分析

  • 白玉楼:象征着高贵、美丽,代表理想的生活。
  • 新蟾: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暮雪:代表着旧事物的结束和新的生命的开始。
  • 寒枝:象征着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玉楼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高贵与美丽
    • B. 贫穷与孤独
    • C. 暗沉与绝望
  2. 诗中“瘦体伤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思念
    • C. 绝望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春天的美丽,但更多表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思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以更宏大的视角展现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悟,情感则更加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朱雍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