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白云庵》

时间: 2025-01-11 06:12:38

荼策入禅扉,愁城酒解围。

泥黄肥客屦,云淡护僧衣。

心事溪相照,吟情雨带归。

未盟泉石隐,林鹤背人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白云庵
作者: 柴随亨 〔宋代〕
荼策入禅扉,愁城酒解围。
泥黄肥客屦,云淡护僧衣。
心事溪相照,吟情雨带归。
未盟泉石隐,林鹤背人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来到白云庵的情景。诗人通过饮酒来解愁,身穿泥黄的鞋子,看到淡淡的云朵,护着僧人的衣袍。内心的烦恼如同溪水一般映照在眼前,吟唱的情感在雨中伴随而归。未曾约定的泉水与岩石隐蔽在林间,仿佛有鹤在背后飞翔,远离了人世的喧嚣。


注释:

  • 荼策:荼,指一种茶,策则是指用来饮茶的器具,此处象征进入禅意的状态。
  • 愁城:愁苦的心情如同城池般围绕着自己。
  • 泥黄肥客屦:指的是穿着泥泞、色黄的鞋子,表现出一种随意的生活态度。
  • 云淡护僧衣:淡淡的云朵如同保护僧人的衣裳,暗示着一种安宁的气氛。
  • 心事溪相照:心中的忧虑如溪水般清澈,能够映照出内心的真实。
  • 吟情雨带归:吟唱的情感在雨中随风而归,带有些许惆怅。
  • 未盟泉石隐:未曾约定的泉水与石头在林中隐蔽,暗示着一种与世隔绝的境界。
  • 林鹤背人飞:隐喻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鹤代表着高洁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柴随亨,宋代人,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并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白云庵之际,可能是在追求宁静与内心安宁的过程中所作。诗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思索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题白云庵》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柴随亨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内心的愁苦与外在的自然景象巧妙结合。开头的“荼策入禅扉”,不仅描绘了喝茶的情景,更象征着他对禅境的追求。接下来的“愁城酒解围”,则将内心的愁苦通过酒来暂时解脱,表现出一种无奈与释然。

诗中“泥黄肥客屦”与“云淡护僧衣”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尽管身处世俗,但内心却渴求一种超脱的感觉。尤其是“心事溪相照”,将内心的烦恼与自然的溪水相联系,显示出内心的清澈与明了,同时也暗含着一种对自然的向往。

最后的“未盟泉石隐,林鹤背人飞”,则以隐喻的方式传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却又不失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思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荼策入禅扉:诗人在茶香中走入禅意,象征心灵的沉静。
  • 愁城酒解围:酒成为解愁的良方,反映出无奈的心情。
  • 泥黄肥客屦:描绘了一种随意的生活态度,带有生活的气息。
  • 云淡护僧衣:自然的恬静保护着僧人的清净,象征心灵的安宁。
  • 心事溪相照:内心的思绪如溪水般清晰,表达出自省的过程。
  • 吟情雨带归:吟唱的情感在雨中归来,体现出对情感的依依不舍。
  • 未盟泉石隐:未曾约定的隐秘,象征对自然与内心深处的探寻。
  • 林鹤背人飞: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现出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创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尤其是“心事溪相照”用溪水映照心事的手法,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全诗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荼策:象征着禅意与宁静。
  • 愁城:内心的愁苦与束缚。
  • 泥黄:世俗生活的痕迹。
  • 云淡:自然的恬静与安宁。
  • :心灵的反映。
  • :情感的寄托。
  • 泉石:隐居的理想与自然的宁静。
  • 林鹤:高洁的追求与超然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荼策入禅扉”中的“禅扉”指的是什么?

    • A. 禅宗的门
    • B. 一种茶
    • C. 酒的种类
    • D. 世俗的城市
  2. “心事溪相照”中的“溪”暗示了什么?

    • A. 内心的忧虑
    • B. 外在的宁静
    • C. 生活的琐事
    • D. 对自然的向往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酒的热爱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自然与宁静的追求
    • D. 对友谊的渴望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柴随亨的《题白云庵》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体现了对内心情感与自然的思考,但柴随亨更多地融入了禅意,而李白则更加直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柴随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