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名: 鹭鸶
作者: 罗隐 〔唐代〕
斜阳澹澹柳阴阴,
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
也知常有羡鱼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斜阳洒落在柳树的阴影中,微风轻拂,水面映出寒丝的景象。诗人告诫不要向他人炫耀自己的洁白,明白世间总有羡慕鱼儿的心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斜阳: 夕阳,指西下的太阳。
- 澹澹: 形容水面平静如镜。
- 柳阴: 柳树的阴影。
- 寒丝: 指水面上轻轻摇曳的细波。
- 素白: 形容白色的纯洁。
- 羡鱼心: 意指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典故解析:
“羡鱼心”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生活的渴望,常用以形容对他人美好生活的羡慕与向往。这里暗示人们对清静、淡雅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元瑜,号逸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883年。他以诗歌见长,尤以五言绝句著称,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鹭鸶”创作于唐代中期,此时社会动荡,诗人心中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愈发强烈。诗中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歌鉴赏
《鹭鸶》是一首充满意境的诗作,诗人在夕阳的余晖下,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的柔美与内心的宁静结合在一起。开篇“斜阳澹澹柳阴阴”,描绘了一个柔和而宁静的傍晚景象,柳树的影子在水中轻轻摇曳,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接着“风袅寒丝映水深”,微风轻拂,水面泛起细细的涟漪,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的后半部分转为哲理的思考,“不要向人夸素白”,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对外界评价的淡然,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认同的重要性。同时,“也知常有羡鱼心”则揭示了人性中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渴望,暗示了即使在清淡的生活中,仍难免对他人优雅生活的羡慕,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阳澹澹柳阴阴”: 夕阳的光辉透过柳树的阴影,营造出一种柔和、静谧的氛围。
- “风袅寒丝映水深”: 微风轻拂,水面细波荡漾,表现出一种轻柔的美感与自然的和谐。
- “不要向人夸素白”: 诗人提醒自己不要过于炫耀自己的纯洁,反映出一种谦逊的态度。
- “也知常有羡鱼心”: 说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暗示一种普遍的情感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 “羡鱼心”用鱼的自由生活比喻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拟人: “风袅寒丝”表现了风与水的互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之美与人心之向往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传达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人性中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 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柳阴: 象征柔美和宁静,代表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
- 寒丝: 代表细腻的情感波动,反映出内心的细腻感受。
- 素白: 象征纯洁与高尚,反映出诗人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 羡鱼心: 表达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渴望,象征人性中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斜阳”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宁静 B. 悲伤 C. 兴奋 -
“不要向人夸素白”中的“素白”指的是什么?
A. 白色的衣服 B. 纯洁的心灵 C. 美丽的风景 -
诗中“羡鱼心”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鱼的喜爱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美食的渴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表达了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忧愁与思念。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两首诗都运用了自然意象,但《鹭鸶》更多强调内心的哲理思考,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是对离别情感的直接抒发,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罗隐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