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西华黄炼师》
时间: 2025-01-11 10:08: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西华黄炼师
唐代:罗隐
西华有路入中华,
依约山川认永嘉。
羽客昔时留筱簜,
故人今又种烟霞。
坛高已降三清鹤,
海近应通八月槎。
盛事两般君总得,
老莱衣服戴颙家。
白话文翻译:
西华山有一条路通往中华大地,
依稀山川让我想起永嘉的风景。
当年羽士曾在此地留下竹笛,
如今故友又在这里种下了烟霞。
高坛上已降下了三清的神鹤,
海边应该能通往八月的舟楫。
盛大的事情你我都会得到,
老莱的衣服与戴颙的家世。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华:指西华山,位于今四川省,是道教圣地。
- 中华:广义上指中国,特指中原地区。
- 永嘉:古地名,今浙江温州市一带。
- 羽客:道士或仙人,常指修道之人。
- 筱簜:竹笛,古代乐器。
- 烟霞:云雾,常用来描绘山水的迷人景色。
- 三清鹤:指道教的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 八月槎:八月时节的竹筏,象征着水路出行。
- 盛事:盛大的事情。
- 老莱:老莱子,春秋时期的道家人物,以老年而乐观著称。
- 戴颙:古代名士,象征高雅的生活方式。
典故解析:
- 三清:道教的三位最高神祇,象征清净与长生。
- 老莱子: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者,常用来表达对长寿和逍遥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字惟上,号少隐,唐代诗人,工诗、词、赋,尤以五言绝句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罗隐的游历过程中,表达了他对道教文化的崇敬以及对故友的思念。诗中描绘了西华山的美丽和道教仙人的生活,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寄西华黄炼师》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华山的自然美景以及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在首句中,诗人以“西华有路入中华”开篇,不仅点明了地理位置,也为整首诗奠定了背景。接着,诗人通过“依约山川认永嘉”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隐含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中间几句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羽士的生活和道教的清逸,特别是“坛高已降三清鹤,海近应通八月槎”,将道教的高洁与自然的和谐融为一体,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完美结合。最后两句,更加引人深思,诗人通过“盛事两般君总得”传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而“老莱衣服戴颙家”则在哲理上引发对人生和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气韵悠长,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道教文化的推崇,同时也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与期待,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华有路入中华:西华山有一条路通往中原,暗示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 依约山川认永嘉:依稀的山川让我想起故乡永嘉,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羽客昔时留筱簜:过去的羽士在此处留下了竹笛,象征着道教文化的传承。
- 故人今又种烟霞:现在的故友又在此种下了美丽的烟霞,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坛高已降三清鹤:高坛上已降下了三清的鹤,表达了对道教神仙的崇敬。
- 海近应通八月槎:海边应该能通向八月的竹筏,象征着出行的便利与自由。
- 盛事两般君总得:无论什么盛事你我都会得到,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 老莱衣服戴颙家:老莱子的衣服和戴颙的家世,象征着高雅与长寿的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教神仙比作“三清鹤”,展现了道教的高洁。
- 对仗:诗中句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与道教文化意象的结合,展现诗人的思想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对道教文化的崇敬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华山:象征道教文化与自然的结合。
- 羽客:象征高洁的精神追求与超凡的生活方式。
- 烟霞:代表美丽与神秘的自然景色。
- 三清鹤:象征道教的长生与逍遥。
- 八月槎:象征自由与出行的便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华山通往哪个地方?
- A. 永嘉
- B. 中华
- C. 海边
- D. 高坛
-
诗中提到的“羽客”指的是什么?
- A. 学者
- B. 道士
- C. 商人
- D. 诗人
-
“老莱衣服戴颙家”中的老莱子象征什么?
- A. 青春
- B. 长寿
- C. 财富
- D.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但侧重于宁静与孤独的心境;而罗隐的《寄西华黄炼师》则更加注重人与道教文化的结合,表现出对故友的思念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