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池阳所居》
时间: 2025-01-11 09:05: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尘初起此留连,
火耨刀耕六七年。
雨夜老农伤水旱,
雪晴渔父共舟船。
已悲世乱身须去,
肯愧途危迹屡迁。
却是九华山有意,
列行相送到江边。
白话文翻译:
在这黄尘初起的地方,我流连忘返,
经历了六七年的火耨刀耕。
雨夜里,老农因水灾和旱灾而感到伤心,
雪晴时,渔父与舟船一同归来。
我已为世道的动乱而悲伤,身子必须离去,
怎会因道路的危险而感到羞愧,频频迁徙。
这九华山却似乎有意,
就这样陪伴我走到江边。
注释:
- 黄尘:指的是尘土,通常用来形容战乱或社会动荡时期的景象。
- 火耨刀耕:是指用火烧地和用刀耕的农耕方式,说明作者在艰苦环境中辛勤耕作多年。
- 老农:指年长的农民,诗中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悲伤。
- 渔父:指渔民,表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及与自然的关系。
- 九华山:为中国著名山脉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宗教背景,象征着归属和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梦阮,号青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和社会现实,作品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依恋,反映了农民的艰辛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别池阳所居》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故土的留恋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深刻感悟。前两句通过描写黄尘和农耕,展现了对故土的依恋和艰辛的耕作经历,体现了农民的勤劳与坚韧。中间部分则通过老农和渔父的形象,反映了社会动荡对民生的影响,表达了个人在自然和社会变迁中的无奈和悲伤。而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虽然身处乱世,但与自然的联系和九华山的意象却给予了他一丝安慰和希望。这种对比与反思,使整首诗既有沉重的现实感,又有哲理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尘初起此留连”:描绘了一个黄土飞扬的环境,诗人因此留恋着这里。
- “火耨刀耕六七年”:回忆自己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岁月。
- “雨夜老农伤水旱”:体现了农民因自然灾害而感到的悲伤。
- “雪晴渔父共舟船”:渔民在雪后晴天时出海,表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
- “已悲世乱身须去”:表现了对社会动乱的忧虑,意识到必须离开。
- “肯愧途危迹屡迁”:对道路的危险不再感到羞愧,表明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无奈。
- “却是九华山有意”:九华山象征着希望和归属。
- “列行相送到江边”:表达了对即将告别的地方的眷恋和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黄尘”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动荡。
- 对仗:如“雨夜老农”与“雪晴渔父”,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九华山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自然的依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生计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的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尘:象征着动荡不安的生活环境。
- 老农:代表了勤劳与坚毅的人物形象。
- 渔父:体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 九华山:象征着灵性的归宿和心灵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农”是指什么人? a) 渔民
b) 农民
c) 商人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内容? a) 爱情
b) 乡愁与动荡
c) 战争 -
“却是九华山有意”中的“九华山”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艰难
b) 安宁与归属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农民
- b) 乡愁与动荡
- b) 安宁与归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别池阳所居》都反映了动荡的社会背景,但前者更侧重于国家的忧虑,而后者则更聚焦于个人的流离与对故土的眷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