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湖南诸路大捷和学士李容斋前辈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4 14:32:25

筹边屹屹建高楼,两岸灰飞赤壁舟。

首恶暂稽军鼓衅,遗俘难免槛车幽。

早擒孟获趋滇水,急断卢循入广州。

万里长江消坼堠,直从楚尾至吴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筹边屹屹建高楼,两岸灰飞赤壁舟。首恶暂稽军鼓衅,遗俘难免槛车幽。早擒孟获趋滇水,急断卢循入广州。万里长江消坼堠,直从楚尾至吴头。

白话文翻译:

高楼耸立在边疆,岸边的船只像灰烬般飘散。首犯暂时被抓,军鼓声中隐含着冲突,留下的俘虏难逃幽暗的囚车。早早捉拿孟获去滇池,急忙斩断卢循进入广州。万里长江水流急促,从楚地的尾部流向吴地的头部。

注释:

  • 筹边:指在边疆的防御或建设。
  • 屹屹:高耸的样子。
  • 赤壁:古战场,指历史上的赤壁之战。
  • 首恶:指首要的罪犯。
  • :阻止、延迟。
  • 遗俘:留下的俘虏。
  • 槛车:囚车。
  • 孟获:南方的少数民族首领,曾与蜀汉对抗。
  • 卢循:历史上的叛乱者。
  • :指码头、港口。

典故解析:

  • 赤壁: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象征着英勇的抗争。
  • 孟获:其故事出自《三国演义》,表现了对南方民族的征服与统治。
  • 长江:象征着连接南北的水路,体现了历史的流动与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顼龄,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历史事件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国事与民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胜利,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望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斗的场景和历史的变迁,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开篇“筹边屹屹建高楼”,以高楼象征着国家的防线,强调了边境的安全与巩固。接着提到“两岸灰飞赤壁舟”,既有历史的回望,也暗示了战争的惨烈。诗中通过对首恶的抓捕与俘虏的描绘,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与不易。

“早擒孟获趋滇水,急断卢循入广州”,一方面反映了清军的迅猛与果敢,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对南方民族的征服过程。最后以“万里长江消坼堠”收束,强调了长江作为国家动脉的重要性,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流动。全诗情感激昂,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希望和对英雄事迹的赞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筹边屹屹建高楼:边疆的防御工事高耸入云,象征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2. 两岸灰飞赤壁舟:古战场的回忆,暗示着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
  3. 首恶暂稽军鼓衅:抓住了主要的敌人,军鼓声中似乎隐含着军事冲突的气息。
  4. 遗俘难免槛车幽:留下的俘虏无法逃脱囚禁的命运,反映战争的严酷。
  5. 早擒孟获趋滇水:迅速捕捉叛乱者,显示出清军的高效。
  6. 急断卢循入广州:紧急处理内乱,维护国家的稳定。
  7. 万里长江消坼堠:长江的水流象征着历史和地理的连贯性。
  8. 直从楚尾至吴头:描绘了长江的流向,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高楼”比喻国家的防御体系。
  • 对仗:如“早擒孟获,急断卢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
  • 象征:长江象征着国家的历史与未来。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和对英雄事迹的赞美,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的英雄气概与爱国情怀,传达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国家的防御与希望。
  • 赤壁:历史的回响,表征战争的悲壮。
  • 长江:连接南北,象征历史的流动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壁”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 A. 长平之战
    • B. 赤壁之战
    • C. 官渡之战
  2. “早擒孟获”中的孟获是指哪个地区的首领?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3. 诗中的“万里长江”象征着什么?

    • A. 经济的繁荣
    • B. 国家历史的延续
    • C. 战争的频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历史与文化的交汇。
  • 《春江花月夜》:以自然景象反映人文情怀。

诗词对比

  • 比较王顼龄与杜甫的作品,探讨两者在历史背景与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王顼龄更强调战争的英勇,而杜甫则关注民生与苦难,两者皆展示出深厚的历史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顼龄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三国演义》相关章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