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飞来寺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5:3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芙蓉削玉耸嶙峋,云壑中藏万古春。
览胜扪萝还笑我,凌空飞锡又何人。
猿声啼冷千岩月,山色幽无半点尘。
趺坐苍崖观不尽,丹青天外画图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山中飞来寺的美丽景象:如芙蓉花般的山峰削得像玉一样高耸,深邃的云壑中蕴藏着万古的春意。游览胜地的我手握藤萝,仍对这美景微笑,飞身空中施舍的又有谁呢?猿猴的啼叫在寒冷的夜里与明月相伴,山的色彩幽静得没有半点尘埃。坐在苍翠的崖边,无法尽览这壮丽的景色,仿佛在天外有一幅新的画卷。
注释:
- 芙蓉:指的是荷花,这里用来比喻山的形状。
- 削玉:形容山峰如同玉石般削平。
- 云壑:云雾缭绕的山谷。
- 飞锡:指高空飞翔的施舍,寓意高人。
- 猿声:猿猴的叫声,增添了山间的清冷气氛。
- 趺坐:意为盘腿坐着。
- 丹青:指的是绘画,含有美好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尧典,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83年,卒于1544年,字季真,号白石,籍贯在今广东省,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高远,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游览飞来寺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山水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歌鉴赏:
《峡山飞来寺 其二》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而著称。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山的壮丽与幽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在“芙蓉削玉耸嶙峋,云壑中藏万古春”一句中,诗人用荷花与玉石的意象,使得山峰显得如玉般晶莹剔透,生机盎然。接下来的“猿声啼冷千岩月”则通过猿猴的叫声和明月的映衬,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宁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冷清与深邃。
“趺坐苍崖观不尽,丹青天外画图新”让人联想到诗人在此静坐思考,虽身处于壮丽的山景之中,却无法尽览其美,反而感受到一种永恒的艺术与美的超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刻画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芙蓉削玉耸嶙峋”:以“芙蓉”比喻山的形态,形容山峰高耸而美丽。
- “云壑中藏万古春”:描绘山谷中隐藏的春意,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览胜扪萝还笑我”:表达游览的乐趣与愉悦。
- “凌空飞锡又何人”:反思施舍与高人的空灵。
- “猿声啼冷千岩月”:营造出寒冷而清幽的夜景。
- “山色幽无半点尘”:强调山的纯净与宁静。
- “趺坐苍崖观不尽”: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沉醉。
- “丹青天外画图新”:暗示自然的美如同新的画卷。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如“芙蓉削玉”增强形象。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猿声啼冷”。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与人生哲理的沉思,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
- 玉:代表高贵与优雅。
- 云壑:隐喻深邃与神秘。
- 猿声:象征孤寂与清冷。
- 丹青:暗示艺术与永恒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题:
-
《峡山飞来寺 其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尧典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芙蓉削玉”的比喻是形容什么?
- A. 水
- B. 山
- C. 花
- D. 云
-
诗中提到的“猿声”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热闹
- B. 清冷
- C. 欢乐
- D. 悲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中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隐逸生活的追求。
- 李白《庐山谣》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倾诉对自然的热情,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山水情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