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晚泊》

时间: 2025-02-04 13:31:17

舟系垂杨岸,金焦正夕阳。

客心秋水远,村树暮烟苍。

山带鱼龙气,江涵日月光。

吴歈犹在耳,明日更殊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系垂杨岸,金焦正夕阳。
客心秋水远,村树暮烟苍。
山带鱼龙气,江涵日月光。
吴歈犹在耳,明日更殊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傍晚的景象:小舟停靠在垂柳旁,夕阳的金色光辉正好洒在水面上。诗人的心情如同秋水一样深远,村庄的树木在傍晚的烟雾中显得苍茫。远处的山脉散发着鱼龙的气息,江水则映照着日月的光辉。耳边仍能听到吴地的歌声,明天又将去往不同的地方。

注释:

  • 舟系:小舟停靠;“系”指系缆。
  • 垂杨:垂下的柳树,常用来描写江边的风景。
  • 金焦:金色的阳光,形容夕阳的颜色。
  • 客心:旅客的心情。
  • 秋水:比喻思念或心情的深邃。
  • 村树:村庄里的树木。
  • 暮烟:傍晚的烟雾,常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鱼龙气:鱼和龙,象征着生气和灵动。
  • 江涵日月光:江水映照着日月的光辉。
  • 吴歈:吴地的歌声,指的是江南水乡的民谣。
  • 殊方:不同的地方,意味着旅途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济庄(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常以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旅行途中,描绘了他在京江边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京江晚泊》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傍晚的江边景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游子的思乡之情。首联“舟系垂杨岸,金焦正夕阳”通过具体的画面引入全诗,柳树、夕阳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其次,诗人将自己比作秋水,表达了内心的思绪如同深邃的水面,似乎在回忆起遥远的故乡。接着,通过描写山水的气息和江水的光辉,诗人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壮丽与深邃。最后两句“吴歈犹在耳,明日更殊方”则将诗人的思绪从自然景色转向了对明天旅程的期待与不舍,表现了旅途的无常与人生的变化。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舟系垂杨岸:描绘了船只停靠在柳树边,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金焦正夕阳:夕阳的金光照耀着水面,形成美丽的景象。
  3. 客心秋水远:旅客的心情像秋水一样深远,表现思乡之情。
  4. 村树暮烟苍:村庄的树木在傍晚的烟雾中显得苍茫,增强了孤独感。
  5. 山带鱼龙气:远山散发着生气,表现自然的灵动。
  6. 江涵日月光:江水映照着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7. 吴歈犹在耳:耳边仍能听到吴地的歌声,唤起对故乡的回忆。
  8. 明日更殊方:明天又要去往不同的地方,代表人生的变迁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秋水,深邃而含蓄。
  • 对仗:如“舟系垂杨岸,金焦正夕阳”,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 意象:柳树、夕阳、村树、江水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旅途的期待,体现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与希望。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旅途与漂泊。
  • 垂杨:代表着故乡的记忆与温情。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秋水:比喻思绪的深远与悠长。
  • 村树:乡愁的寄托,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 吴歈:代表着文化的根源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舟系垂杨岸”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船在海上
    B. 船在岸边
    C. 船在山中
    D. 船在雾中

  2. “客心秋水远”中的“秋水”比喻了什么?
    A. 快乐
    B. 思念
    C. 哀伤
    D. 寂静

  3. 诗中提到的“吴歈”指的是哪个地区的歌声?
    A. 北方
    B. 西南
    C. 江南
    D. 东北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史济庄的《京江晚泊》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旅途的孤独与思乡情,而后者则表现了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