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宪谨荣寿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3:34:36

斯文今有主,一代颂鸿儒。

道绍二程学,龄登九老图。

化裁金作砺,持守玉为壶。

我辈蒙嘉惠,称扬岂近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斯文今有主,一代颂鸿儒。
道绍二程学,龄登九老图。
化裁金作砺,持守玉为壶。
我辈蒙嘉惠,称扬岂近谀。

白话文翻译:

如今文雅之风有了主张,世代传颂杰出的学者。
道理承袭二程的学问,年岁登上九老的图谱。
将金子磨成锋利的刀具,持守着玉石做成的壶。
我们这一代人受到恩惠,称赞之声并非谄媚。

注释:

  • 斯文:指文雅的学问或风度。
  • 鸿儒:指博学的儒者,通常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
  • 道绍:意为传承、承接道理。
  • 二程:指程颐和程灿,两位著名的理学家。
  • 九老:传说中的九位长者,象征长寿与智慧。
  • 化裁金作砺:意为将金子打磨成工具,形容精心雕琢。
  • 玉为壶:比喻珍贵而纯洁的品德。

典故解析:

  • 二程学:源于宋代理学家程颐与程灿,他们的思想对后世儒学产生深远影响。
  • 九老图:源于中国古代对长寿的向往,九老象征着智慧和长寿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璋,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于史书记载,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具有较强的理性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儒学复兴时期,作者借此诗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与传承之意,体现了对学者的敬仰与对文化的自豪感。

诗歌鉴赏:

《曹仁宪谨荣寿 其二》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诗作,诗中表达了对学术传承的重视与对文化的崇敬。开篇以“斯文今有主”引入,强调了当时文雅风尚的确立,接着提到“一代颂鸿儒”,不仅赞美了杰出的学者,更暗示了文化的延续性。

第二句“道绍二程学”,道出了对理学的承袭,彰显了作者对二程学问的认同与推崇。而“龄登九老图”则借用长寿的象征,表达了对智者的敬仰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接下来的“化裁金作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学问的磨练过程,强调了知识的获得需要经过艰辛的努力。“持守玉为壶”则在比喻中突出了珍贵品德的守护。

最后一句“我辈蒙嘉惠,称扬岂近谀”,表达了对后辈受益于前人智慧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称扬学者的真诚与必要,反映了对当代文化氛围的自信与自豪。

整首诗通过严谨的结构与深刻的主题,传达了对儒家传统的尊重,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斯文今有主:如今文雅的风气有了明确的代表。
  • 一代颂鸿儒:整整一代人都在赞美那些杰出的学者。
  • 道绍二程学:道理的传承是源于程氏的学说。
  • 龄登九老图:年岁如同登上了长寿的榜样。
  • 化裁金作砺:把金子打磨成工具,象征着对学问的精雕细琢。
  • 持守玉为壶:象征着珍贵的品质和品德的坚守。
  • 我辈蒙嘉惠:我们这一代人得到了前人的恩惠。
  • 称扬岂近谀:称赞绝非谄媚之词,是真诚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化裁金作砺”比喻学问的磨练与提升。
  • 对仗:整首诗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象征:九老、金、玉等意象象征着智慧、珍贵与品德。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表现出对学者的崇敬与对理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斯文:象征文雅与知识。
  • 鸿儒:象征博学与智慧。
  • 金与玉:象征品德与价值,金代表人们的努力和成就,玉则代表高洁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斯文今有主”中的“斯文”指代什么?

    • A. 道德
    • B. 文雅的学问
    • C. 衣着
  2. “道绍二程学”中的“二程”指的是哪两位学者?

    • A. 程颐和程灿
    • B. 程婴和程昱
    • C. 程青和程红
  3. 诗中提到的“九老”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与长寿
    • C. 权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对比同为清代的诗作《滕王阁序》,两者在对文化传承的赞美中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表现手法与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研究》
  • 《理学与清代文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