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4-28 14:49:49

忆昔富春江上饮,座中多少婵娟。

共经行地未荒寒。

灯窗和笔案,分占此江天。

忽有闲愁花谢后,枯肠芒角森然。

不须苦苦劝觥船。

便教真醉了,无分似当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富春江上饮,座中多少婵娟。
共经行地未荒寒。灯窗和笔案,分占此江天。
忽有闲愁花谢后,枯肠芒角森然。
不须苦苦劝觥船。便教真醉了,无分似当年。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在富春江边饮酒,席间有多少美丽的女子。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共度良辰美景,时光尚未荒凉。
灯下的窗前与书桌,一同分享着这片江天美景。
忽然感到闲愁,在花谢之后,心中苦闷如枯草般刺痛。
不必再苦苦劝酒,随便让我真醉一次,便无所谓与当年相比。

注释

  • 富春江: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婵娟:美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优雅。
  • 未荒寒:形容时光尚未凋零,意指青春年华。
  • 灯窗:指灯光下的窗户,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闲愁:指没有实质的忧虑,更多是感性的情绪。
  • 枯肠:形容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 觥船:指酒杯,象征饮酒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承焘(1867-1919),字叔华,号澄庵,晚号白山,近代诗人,浙江人。其诗风多受唐诗影响,尤擅长描写山水风光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临江仙》创作于诗人年老时,常常怀念年轻时的饮酒作乐与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感。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通过对富春江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恋。开头提到的“昔日”与“多少婵娟”,通过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一幅温馨的饮酒场景,传达出青春的活力与愉悦。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的情感却逐渐转为忧伤与孤独。尤其是“闲愁花谢后”,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美好的回忆,还是现实的苦闷,都难以逃避。

诗中“灯窗和笔案,分占此江天”的描写,呈现出一种凝重的气氛,暗示着诗人在现实中的孤独感。最后一句“不须苦苦劝觥船”,则是对饮酒的无奈与放纵,是一种自我解脱的态度,似乎在说,尽管现实不如人意,但仍希望能借酒消愁,尽情享受当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富春江上饮:回忆在富春江边饮酒的美好时光,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 座中多少婵娟:意指当时的饮酒席上有许多美丽的女子,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 共经行地未荒寒:形容时间尚未流逝,青春依旧。
  • 灯窗和笔案,分占此江天:描绘了一个温馨的环境,酒桌与窗外的景色交融。
  • 忽有闲愁花谢后:感到愁绪,隐喻花的凋谢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结束。
  • 枯肠芒角森然:内心的孤独感如同枯草刺痛一般。
  • 不须苦苦劝觥船:不再需要强求饮酒,表达放任自流的态度。
  • 便教真醉了,无分似当年:即使醉了,也不再与往年相较,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和接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灯窗和笔案,分占此江天”,美化了描写。
  • 比喻:如“闲愁花谢”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
  • 拟人:给“枯肠”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达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揭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孤独,同时也表现了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与对现实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富春江:象征美好的青春与回忆。
  • 婵娟:象征美丽与青春的陪伴。
  • 灯窗:象征温馨的环境与内心的宁静。
  • 闲愁:象征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富春江”是指哪个地方?

    • A. 浙江省
    • B. 江苏省
    • C. 安徽省
  2. 诗中提到的“婵娟”指的是?

    • A. 美丽的女子
    • B. 江水
    • C. 花朵
  3.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怀念与无奈
    • C. 愤怒

答案

  1. A. 浙江省
  2. A. 美丽的女子
  3. B. 怀念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夏承焘的《临江仙》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饮酒的热爱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但夏承焘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是豪情壮志,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近现代诗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