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半江红树卖鲈鱼」图》
时间: 2025-01-26 23:51: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半江红树卖鲈鱼」图
作者: 姚燮 〔清代〕
溆阔宜烟,峦明在水,西风早晚江头。
乌桕千林,萧疏染出丹邱。
真州诗句新城撰,记当时小舫清游。
听渔讴,张翰乡心,吹落沧洲。
是谁借此荆关笔,写茭塘波软,柳陌云柔。
小隐仙源,红衣可傲公侯。
桥东篱舍篝灯静,配山厨莼叶梅篘。
醉还休,拄杖柴门,月绮霜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自然美景和人们的闲适生活。烟雾缭绕的水域,山峦映照在水面上,西风轻拂,早晨和傍晚都是如此迷人。千林中的乌桕树在秋风中显得萧条,染上了红色的山丘。真州的新诗句在新城写就,记忆着当年在小船上游玩的情景。听着渔歌,张翰的乡愁在心中荡漾,仿佛将我带回了沧州。是谁借用荆关的笔,描绘出茭塘的柔波和柳陌的轻柔?小隐者在仙源中,身穿红衣,可以傲视公侯。桥东的篱笆旁,篝灯静静地燃烧,山厨中有莼菜和梅花酒的陪伴。醉意未消,拄着拐杖回到柴门,月光下,霜华浮动。
注释
- 溆阔:指水面辽阔,烟雾缭绕的景象。
- 乌桕:一种植物,秋天叶子变红。
- 丹邱:红色的小山丘。
- 真州:指真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以诗歌闻名。
- 渔讴:渔夫的歌唱。
- 张翰:张翰是汉代的著名诗人,寓意乡愁。
- 荆关:古代的一个地名,常用于文学中。
- 茭塘:水稻生长的地方,象征丰收与宁静。
- 小隐仙源:指隐居的地方,隐喻悠然自得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精于诗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美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诗人受自然美景和个人经历的启发,写下了这首描绘江南水乡的诗作,体现了对乡土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姚燮的《高阳台》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诗的开篇便用“溆阔宜烟,峦明在水”描绘出烟雾朦胧的江面和明晰的山峦,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乌桕千林”“丹邱”等,不仅呈现了季节的变化,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繁华的淡然。
诗人通过回忆与渔夫的歌声相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纯真生活的向往。张翰的乡心与“荆关笔”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对故乡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江南的游历与文化积淀。
最后,结尾的“月绮霜浮”意境悠远,指向了诗人在享受自然美景后的惬意与沉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首诗既有景,又有人,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溆阔宜烟:描绘水面开阔,烟雾缭绕的美景。
- 峦明在水:山峦清晰地映照在水面上。
- 西风早晚江头:西风轻拂,早晨与傍晚的江边景色如画。
- 乌桕千林:描绘秋天的色彩,乌桕树叶变红。
- 萧疏染出丹邱:秋风萧瑟,映衬出红色的小山丘。
- 真州诗句新城撰:提及真州的新诗,记录游玩的经历。
- 听渔讴:听到渔夫的歌唱,唤起乡愁。
- 张翰乡心:提到古代诗人张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吹落沧洲:带着乡愁,仿佛回到了沧州。
- 是谁借此荆关笔:质问有谁用荆关的笔写下这美景。
- 写茭塘波软,柳陌云柔:描绘水塘的柔波和柳树的轻柔。
- 小隐仙源:隐士在仙境般的地方生活。
- 红衣可傲公侯:红衣小隐者可以傲视权贵。
- 桥东篱舍篝灯静:描绘桥东小屋篝火静寂的夜晚。
- 配山厨莼叶梅篘:山厨中有莼菜和梅花酒的陪伴。
- 醉还休:喝醉了就暂时休息。
- 拄杖柴门,月绮霜浮:拄着拐杖回到柴门,月光下霜光闪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绮霜浮”,用月光和霜的意象来比喻夜晚的宁静美好。
- 拟人:如“听渔讴”,赋予渔歌以生命,表达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桥东篱舍篝灯静,配山厨莼叶梅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闲适的心境,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雾:象征朦胧的美,营造神秘感。
- 乌桕:代表秋天的来临,表达时光的流逝。
- 渔歌:象征生活的宁静与悠然。
- 月光:象征清幽与思考,表现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溆阔宜烟”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旱地
B. 烟雾缭绕的水面
C. 雪山
D. 大草原 -
“张翰乡心”中的张翰指的是哪位古代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张翰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荆关笔”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知识与学习
B. 权势与地位
C. 诗歌与文学
D. 战争与征服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姚燮与王维的山水诗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姚燮更加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在山水间更显清幽与宁静。两者的作品都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深厚底蕴,但各自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文学概论》
- 《山水诗的美学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