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春初泛西湖》

时间: 2025-02-04 13:38:38

拨棹中流,来寻旧梦,山痕略有烟遮。

细雨长堤,三年不踏杨花。

低枝便向东风转,到青时、我已天涯。

待归来,怕又啼莺,换了栖鸦。

堪他绰约双鬟女,坐邻船背影,泥唱琵琶。

知否愁侬,年年久厌离家。

要拚一醉无人劝,便听歌、豪兴都差。

且回舟,好趁城阴,日未西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拨棹中流,来寻旧梦,山痕略有烟遮。
细雨长堤,三年不踏杨花。
低枝便向东风转,到青时我已天涯。
待归来,怕又啼莺,换了栖鸦。
堪他绰约双鬟女,坐邻船背影,泥唱琵琶。
知否愁侬,年年久厌离家。
要拚一醉无人劝,便听歌豪兴都差。
且回舟,好趁城阴,日未西斜。

白话文翻译:

在船中划桨,想寻找过去的梦,山的轮廓在烟雾中隐约可见。
细雨洒落在长堤上,我已经有三年没有踏上杨花的岸边。
低垂的树枝向东风摇曳,等到春天来临时,我已经在天涯海角。
待我归来,怕又听到黄莺鸣叫,换了栖息的乌鸦。
想起那个身姿婀娜的双鬟女子,坐在邻船上,背影如泥,弹唱琵琶。
你可知道我的愁苦,每年都厌倦离家。
我决意要痛饮一场,无人来劝阻,便听那豪情的歌声都显得不够。
且回船去,趁着城中的阴影,太阳还未西斜。

注释:

  • 拨棹:划桨,泛舟的动作。
  • 山痕:山的轮廓。
  • 杨花:指杨柳的花絮,春天的象征。
  • 绰约:形容女子的姿态婀娜。
  • 琵琶: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啼莺”与“栖鸦”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对比在古典诗词中常见,通常用以表达情感的转变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常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高阳台 春初泛西湖》创作于清代,时值春初,正是游览西湖的好时节。诗人游历于西湖,回忆往昔,感慨万千,渗透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高阳台 春初泛西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描写了诗人在西湖泛舟时的所思所感。诗的开头,诗人拨动船桨,试图重温往昔的梦境,然而山痕在烟雾中隐约可见,象征着记忆的模糊和难以捉摸。接着,细雨飘洒在长堤上,三年未踏杨花的叹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春天的渴望。

诗中“低枝便向东风转”的意象,描绘了春风的温暖和自然的生机,但同时也引发了诗人的忧愁,暗示了他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最后两句,诗人渴望痛饮,却又感到孤独,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层次分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思,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拨棹中流,来寻旧梦:在水中划桨,寻找往昔的梦境。
  2. 山痕略有烟遮:山的轮廓在薄雾中隐约可见,象征着记忆的模糊。
  3. 细雨长堤,三年不踏杨花:细雨洒落在长堤上,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4. 低枝便向东风转:低垂的树枝随风摇曳,象征春天的气息。
  5. 到青时我已天涯:等到春天来临时,我已在远方,表达了对未来的迷惘。
  6. 待归来,怕又啼莺,换了栖鸦:归来时害怕再听到黄莺的叫声,象征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对比。
  7. 堪他绰约双鬟女,坐邻船背影,泥唱琵琶:描述了邻船中女子的美丽和她优雅的姿态。
  8. 知否愁侬,年年久厌离家:你可知道我的愁苦,年复一年厌倦离家。
  9. 要拚一醉无人劝,便听歌豪兴都差:我要痛快地喝酒,无人劝阻,便听那豪情的歌声。
  10. 且回舟,好趁城阴,日未西斜:趁着城中的阴影,太阳还未落下,准备回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痕略有烟遮”,用烟雾比喻记忆的模糊。
  • 拟人:细雨、低枝等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情感。
  • 对仗:全诗句式整齐,层次分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痕:象征记忆的模糊与追忆。
  • 杨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美好的时光。
  • 琵琶:传统乐器,象征优雅与情感的抒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细雨长堤”指的是什么? A. 夏天的雨
    B. 春天的雨
    C. 秋天的雨
    D. 冬天的雪

  2. “待归来,怕又啼莺,换了栖鸦”中“啼莺”与“栖鸦”的对比反映了什么? A. 爱情的甜蜜与苦涩
    B. 生活的美好与孤独
    C. 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D. 乡愁与归属感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姚燮与李清照的诗作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姚燮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燮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拨棹中流,来寻旧梦,山痕略有烟遮。下一句是什么

细雨长堤,三年不踏杨花。上一句是什么

细雨长堤,三年不踏杨花。下一句是什么

低枝便向东风转,到青时、我已天涯。上一句是什么

低枝便向东风转,到青时、我已天涯。下一句是什么

待归来,怕又啼莺,换了栖鸦。上一句是什么

待归来,怕又啼莺,换了栖鸦。下一句是什么

堪他绰约双鬟女,坐邻船背影,泥唱琵琶。上一句是什么

堪他绰约双鬟女,坐邻船背影,泥唱琵琶。下一句是什么

知否愁侬,年年久厌离家。上一句是什么

知否愁侬,年年久厌离家。下一句是什么

要拚一醉无人劝,便听歌、豪兴都差。上一句是什么

要拚一醉无人劝,便听歌、豪兴都差。下一句是什么

且回舟,好趁城阴,日未西斜。上一句是什么

拨棹中流,下一句是什么

来寻旧梦,上一句是什么

来寻旧梦,下一句是什么

山痕略有烟遮。上一句是什么

山痕略有烟遮。下一句是什么

细雨长堤,上一句是什么

细雨长堤,下一句是什么

三年不踏杨花。上一句是什么

三年不踏杨花。下一句是什么

低枝便向东风转,上一句是什么

低枝便向东风转,下一句是什么

到青时、我已天涯。上一句是什么

到青时、我已天涯。下一句是什么

待归来,上一句是什么

待归来,下一句是什么

怕又啼莺,上一句是什么

怕又啼莺,下一句是什么

换了栖鸦。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