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按乐图》

时间: 2025-02-04 15:36:42

一曲霓裳舞太真,谁知鼙鼓动胡尘。

当时若按周姬乐,治世音中无乱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皇按乐图 黄庚 〔宋代〕

一曲霓裳舞太真,谁知鼙鼓动胡尘。 当时若按周姬乐,治世音中无乱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唐明皇欣赏杨贵妃跳霓裳羽衣舞的场景,但随后提到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暗示了音乐与政治的关联。诗中提到,如果当时遵循周朝的音乐制度,或许可以避免乱世的产生。

注释:

字词注释:

  •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
  • 太真:杨贵妃的道号,这里代指杨贵妃。
  • 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这里指战鼓声,象征战争。
  • 胡尘:指边疆的战乱,这里特指安史之乱。
  • 周姬乐:指周朝的音乐制度,古人认为周朝的音乐有助于治理国家。

典故解析:

  • 霓裳舞太真:指的是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擅长跳《霓裳羽衣曲》。
  • 鼙鼓动胡尘:暗指安史之乱的爆发,安禄山和史思明是胡人,他们的叛乱导致了唐朝的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见解。这首诗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音乐与政治关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对历史事件进行反思时创作的,通过对唐明皇时期的音乐和政治的关联,表达了对治世与乱世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唐明皇时期的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音乐与政治的微妙关系。首句“一曲霓裳舞太真”描绘了杨贵妃的舞蹈,充满了宫廷的华丽与优雅。然而,紧接着的“谁知鼙鼓动胡尘”却突然转向了战争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当时若按周姬乐,治世音中无乱人”则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如果遵循周朝的音乐制度,或许可以避免乱世的产生。这种对音乐与政治关系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简单回顾,更是对治世之道的深刻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一曲霓裳舞太真”:描绘了杨贵妃的舞蹈,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宫廷乐舞,太真指杨贵妃,这里展现了宫廷的华丽与优雅。
  • 第二句“谁知鼙鼓动胡尘”:突然转向了战争的残酷,鼙鼓象征战争,胡尘指边疆的战乱,这里暗指安史之乱的爆发。
  • 第三句“当时若按周姬乐”: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如果遵循周朝的音乐制度。
  • 第四句“治世音中无乱人”: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即通过音乐来达到治世,避免乱世的产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宫廷的华丽与战争的残酷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假设:通过提出“当时若按周姬乐”的假设,引发读者对音乐与政治关系的思考。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通过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通过音乐来达到治世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霓裳:宫廷的华丽与优雅。
  • 鼙鼓:战争的残酷与动荡。
  • 胡尘:边疆的战乱与不安。
  • 周姬乐:古代音乐制度的理想与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太真”指的是谁? A. 杨贵妃 B. 武则天 C. 王昭君 D. 貂蝉

  2. “鼙鼓动胡尘”暗指哪一历史事件? A. 黄巢起义 B. 安史之乱 C. 靖康之变 D. 五胡乱华

  3. 诗中提到的“周姬乐”是指什么? A. 周朝的音乐制度 B. 周朝的舞蹈 C. 周朝的乐器 D. 周朝的宫廷乐师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丽人行》: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与宫廷的奢华,与黄庚的诗有相似的主题。
  • 白居易的《长恨歌》:详细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与黄庚的诗有共同的历史背景。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兵车行》与黄庚的诗对比,杜甫的诗更多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而黄庚的诗则更多地探讨了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诗作。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黄庚的诗作。
  • 《中国古代音乐史》:详细介绍了古代音乐的发展和与政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