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木君赋此词,瑰曼可诵,爰依其韵,更赋秋草》
时间: 2025-02-04 15:49:2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高阳台·木君赋此词,瑰曼可诵,爰依其韵,更赋秋草
作者: 叶恭绰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院落无人,风霜欲老,篷根尽耐孤清。化作萤飞,亏他照影分明。西园懒赋新诗句,触愁心蝶梦都醒。忆年时步屧空阶,夜景寒灯。望中旧日铜驼陌,甚哀蛩唤遍,万杵寒声。战马漫山,披图别样凄情。寻常便到听鶗鴂,只青袍意气难平。甚天涯一道裙腰,翠辇曾经。
白话文翻译:
院子里没有人,风霜似乎要变老,篷根也忍受着孤独的清冷。化作萤火虫飞舞,恰好照亮了影子分明。西园懒得再作新诗句,愁绪触动心弦,梦中的蝴蝶也都醒来。回忆起当年步履轻盈走过空阶,夜晚的景色在寒灯下显得格外清冷。眺望往昔的铜驼道,满是哀伤的虫鸣,万千的寒声在耳畔回响。战马在山间漫步,披着图案显得格外凄凉。常常能听到黄鹂鸟的歌声,只是青袍的意气难以平息。遥想天涯,那道裙腰曾经的翠辇。
注释:
- 院落无人:形容院子里空无一人,显得冷清。
- 风霜欲老:风霜的侵袭使得环境显得衰老。
- 化作萤飞:表达了孤独的心情化为萤火虫,象征着光亮与希望。
- 铜驼陌:铜驼是古代交通工具,这里指代往昔的旅途与回忆。
- 青袍意气:指年轻人的豪情壮志,却又难以实现。
典故解析:
- 铜驼:古代的交通工具,象征着流动的时间和往日的旅程。
- 战马:常用来象征英雄和壮志,表达对过去战斗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恭绰,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展现出深刻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秋季的景象,抒发孤独感与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高阳台·木君赋此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开篇的“院落无人,风霜欲老”将读者带入一个冷清的场景,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回忆起往昔的欢愉与失落,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特别是“忆年时步屧空阶,夜景寒灯”,将个人的孤独与外界环境的寒冷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最后,诗人对“青袍意气难平”的叹息,表达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现实的无奈,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院落无人:描绘出寂静的环境,预示着孤独的主题。
- 风霜欲老:暗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化作萤飞:象征着希望与光明,虽然孤独,仍有微弱的光亮。
- 西园懒赋新诗句:表达对创作的无奈与对旧事的回忆。
- 触愁心蝶梦都醒:梦境与现实的交错,反映内心的愁苦。
- 望中旧日铜驼陌:回忆过去的旅程,寄托对往事的思念。
- 战马漫山:象征着英雄的壮志与昔日的辉煌。
- 青袍意气难平:对年轻人意气风发的感慨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比作飞舞的萤火虫,赋予情感以形象。
- 拟人:风霜被赋予了“欲老”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青袍意气难平”与“翠辇曾经”,形成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传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院落:象征孤独与静谧的空间。
- 萤火虫:象征微弱的希望与光亮。
- 铜驼:象征着往日的旅程与记忆。
- 战马:象征着年轻人的梦想与英雄气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院落无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忧伤
答案:B -
“青袍意气难平”中的“青袍”指代什么?
A. 年轻人
B. 老人
C. 战士
答案:A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A. 萤火虫
B. 铜驼
C. 战马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叶恭绰的《高阳台》更加注重对环境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叶恭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