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落梅》
时间: 2025-01-27 03:56: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落梅
作者: 厉鹗 〔清代〕
缟月啼香,青禽警瘦,遗环与恨俱飘。
雪没鞋痕,何人为扫溪桥。
东风欲避层台远,禦风归第一春销。
恼相思枝北枝南,冷梦迢迢。
山空记得吟疏影,拾参差片脑,自裹冰绡。
湖水无声,流残旧怨新娇。
馀酸已在浓阴里,怕重屏半萼难描。
更堪他消息经年,雨暮烟朝。
白话文翻译
在洁白的月光下,梅花的香气幽幽传来,青鸟在枝头鸣叫,似乎因愁苦而消瘦,遗留下的情愫与仇恨一同飘散。雪覆盖了鞋痕,谁来打扫那条溪桥呢?东风似乎想避开高台的远方,春天的温暖逐渐消逝。相思的烦恼在北枝南枝之间纠缠,冷冷的梦境遥遥无期。山空中记得吟唱的疏影,拾起那片片参差的枝头,自然裹着冰冷的绡纱。湖水默默流淌,带着旧日的怨恨与新的娇羞。剩下的酸楚已经藏在浓密的阴影中,害怕再次描绘那半开的花瓣。更何况,经过多年的消息传递,已是雨暮烟朝。
注释
- 缟月:洁白的月亮。
- 青禽:指青鸟,常象征美好的消息。
- 遗环与恨俱飘:遗留下来的情感与仇恨一同漂浮。
- 东风欲避层台远:东风想要远离高台,象征春天的离去。
- 冷梦迢迢:遥远的梦境,表达了长久的思念。
- 冰绡:冰冷的纱,象征着孤独和寒冷的情感。
- 重屏半萼:指花瓣半开的样子,象征着不完整的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厉鹗(约1664—1730),字子贞,号穷庐,清代诗人,曾任职于翰林院,作品风格多样,以清丽婉约见长,情感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高阳台 落梅》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之时,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 落梅》以清丽而又忧伤的笔调,描绘了梅花凋零时节的情景,诗人在缟月下感受到梅花的香气,却又被青鸟的鸣叫所触动,感觉到失去的情感与遗憾。诗中反复出现的“东风”、“冷梦”等意象,渗透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诗人的情感在“恼相思”中愈加显得沉重,仿佛在询问冬去春来的必然,却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用“雪没鞋痕”、“湖水无声”等意象,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又凄凉的氛围,表达出对情感的无助与迷茫。最后,诗中提到的“更堪他消息经年”,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尽管岁月流逝,心中的情愫依然难以释怀,展现出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缟月啼香,青禽警瘦:在月光的照耀下,梅花的香气传来,青鸟的鸣叫似乎带着愁苦。
- 遗环与恨俱飘:留下的情感与仇恨一起漂浮,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 雪没鞋痕,何人为扫溪桥:雪覆盖了脚印,暗示着过往已不可追,谁能清扫那条小溪的桥呢?
- 东风欲避层台远:春风似乎想要远离高台,象征着春天的离去。
- 恼相思枝北枝南,冷梦迢迢:相思让人苦恼,梦境似乎遥远无期。
- 山空记得吟疏影:山中似乎还记得梅花的影子,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
- 拾参差片脑,自裹冰绡:拾起那片片参差的梅花,自然包裹着冰冷的情感。
- 湖水无声,流残旧怨新娇:湖水静静流淌,带着过去的怨恨与现在的娇羞。
- 馀酸已在浓阴里,怕重屏半萼难描:剩下的酸楚已在浓密的阴影里,难以再次描绘那半开的花瓣。
- 更堪他消息经年,雨暮烟朝:更何况,经过多年的消息传递,已是雨朦胧与晨雾交织的时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 拟人:用“东风欲避”表达春天的无奈。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情感的缅怀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出一种深切的孤独与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纯洁,同时也代表着离别与思念。
- 青鸟:常象征着美好的消息与希望。
- 雪:象征着纯洁与冷漠,暗示着过往的无情。
- 湖水:象征着无声的流逝与沉默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缟月”的意思是: A. 皎洁的月光
B. 暗淡的月亮
C. 破碎的月影
D. 只有一半的月亮 -
“东风欲避层台远”表达的情感是: A. 希望春天来临
B. 想要远离
C. 对春天的眷恋
D. 感到孤独 -
“更堪他消息经年”中的“他消息”指的是: A. 朋友的消息
B. 过去的情感
C. 自然的变化
D. 家人的信件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思念。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感情细腻,情感深沉,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相比,尽管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情景,但辛弃疾更强调热烈的情感与生机,而厉鹗则通过梅花的凋零,表现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