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远》
时间: 2025-01-11 06:11: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远
作者: 李商隐 〔唐代〕
日月淹秦甸,江湖动越吟。
苍桐应露下,白阁自云深。
皎皎非鸾扇,翘翘失凤簪。
床空鄂君被,杵冷女媭砧。
北思惊沙雁,南情属海禽。
关山已摇落,天地共登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写道,时光在秦地流逝,江湖间吟唱着越地的歌声。苍翠的梧桐在露水下显得格外清冷,白色的阁楼深藏在云雾之中。那洁白的扇子并不是鸾鸟的扇子,翘起的凤簪也失去了光彩。床上空荡荡的,只有鄂君的被子,杵边的女媭也在冷冷地砧板上工作。北方的思念如惊飞的沙雁,南方的情感寄托于海中的鸟类。关山已经摇落,天地间的景色依然壮丽。
注释:
- 秦甸:指的是秦国的土地,这里象征着作者的故乡。
- 越吟:指的是越地的吟唱,表达了江湖的文化背景。
- 苍桐:苍翠的梧桐树,常用以象征思念和孤独。
- 鄂君:传说中的美女,代表着美好的情感和难以相见的爱人。
- 女媭:古代女性,通常指从事纺织或劳作的女子,代表着辛勤与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意象丰富、情感细腻而著称,常为后人传颂。李商隐生活在动荡的时代,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影响了他的创作。
创作背景:
《念远》创作于李商隐晚期,正值他人生的困境与对生活的感慨之时。此时的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挂念愈发显著,诗中反映了他对遥远地方的情感寄托。
诗歌鉴赏:
《念远》不仅表达了李商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渗透着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领悟。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日月、江湖、苍桐和白阁等意象,展现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与依依惜别的情感。诗中的“皎皎非鸾扇,翘翘失凤簪”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失落感,仿佛是美好的事物已不再,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另外,诗中所用的“床空鄂君被,杵冷女媭砧”反映了生活的艰辛,暗示着思念的对象或许是在劳作中难以相见的女子,进一步深化了思念的情感。最后一句“关山已摇落,天地共登临”则展现了广阔的视野和无尽的思念,似乎表达了即使身在异地,依然与亲人心灵相通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月淹秦甸:日月的流逝在秦地漫长,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 江湖动越吟:江湖间回荡着越地的歌声,表达对过去的回忆与文化的认同。
- 苍桐应露下:苍翠的梧桐树在露水中显得孤独,象征思念的深情。
- 白阁自云深:白色的阁楼隐藏在云雾之中,呈现出一种幽静的美。
- 皎皎非鸾扇:洁白的扇子并非源于美的存在,暗示失落的美好。
- 翘翘失凤簪:翘起的凤簪失去了光彩,象征着失去的荣耀与情感。
- 床空鄂君被:床上空荡荡,只有鄂君的被子,反映孤独。
- 杵冷女媭砧:女媭在冷冷的砧板上工作,表现生活的艰辛。
- 北思惊沙雁:对北方的思念如惊飞的沙雁,表现思念的急切。
- 南情属海禽:对南方的情感如海中的鸟类,表现对远方的依恋。
- 关山已摇落:关山已经摇落,象征时光的流逝与距离的遥远。
- 天地共登临:天地之间的景色依然壮丽,表现一种心灵的契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飞翔的沙雁,形象而生动。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床空鄂君被,杵冷女媭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怀念。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 江湖:代表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 苍桐:象征孤独与思念。
- 白阁:隐喻清静与美好。
- 鄂君、女媭:代表理想的爱情与现实的艰辛。
- 沙雁、海禽:体现思念的两种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皎皎非鸾扇”是什么意思?
- A. 代表美好的事物
- B. 失去的美好
- C. 一种乐器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床空鄂君被”表现了诗人对___的思念。
-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 (对/错)
答案:
- B
- 爱人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思念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具有深刻的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情绪,但李白的更为直接,李商隐则更为含蓄和细腻。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涉及离别与思念,但白居易的情感更为激烈,而李商隐则显得更为细腻和婉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