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秋风露变,偶出憩庄家。
原稼无全穗,陂荷有晚花。
疏钟踰涧响,微月转林斜。
邻媪头如雪,灯前自绩麻。
白话文翻译:
初秋的风和露水开始变化,我偶然来到庄户家中休息。田里的稻谷还没有完全成熟,池塘里的荷花却开出了晚秋的花朵。稀疏的钟声从涧水中传来,微月在树林中倾斜着移动。邻居的老妇人白发如雪,灯下正在独自纺麻。
注释:
- 初秋:指农历八九月,天气开始转凉,代表着季节的更迭。
- 憩:停下来休息。
- 原稼:指田野中的稻谷。
- 全穗:指稻谷的穗子成熟,未完全成熟则称为“无全穗”。
- 陂荷:指池塘里的荷花。
- 疏钟:指隐约的钟声。
- 踰涧响:声音从山涧中传来。
- 微月:指细小的月亮,通常表示新月或月亮尚未升高。
- 转林斜:月亮在树林间倾斜着移动。
- 邻媪:邻居的老妇人。
- 自绩麻:自己在灯下纺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宗道,号天池,晚号涧泉,南宋诗人,擅长诗词、散文,作品多描绘自然与田园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细节,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宿庄家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背景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可能在一次出游中,随意走入乡村,看到农村的秋色与人们的生活,因而生发出创作的灵感。
诗歌鉴赏:
《宿庄家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乡村秋景的诗,诗中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间烟火气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初秋风露变”便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带有一种时光流转的感叹。接着通过“原稼无全穗,陂荷有晚花”描绘出田野与池塘的景象,展现了秋季的丰收未至,但荷花却依然盛开,展现出一种生机与希望。
诗中的“疏钟踰涧响,微月转林斜”则通过声音与光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疏远的钟声和微弱的月光交织成秋夜的乐章,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那一缕钟声和看到月光洒落的景象。最后一句“邻媪头如雪,灯前自绩麻”不仅描绘了邻居老妇人的形象,还折射出勤劳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农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诗人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丰富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秋风露变:初秋的季节,天气开始转凉,风和露水都有了变化,暗示着季节的交替。
- 偶出憩庄家:偶然来到乡村,选择在这里休息,表达出一种随性与悠然。
- 原稼无全穗:田野里的稻谷尚未成熟,代表着秋天的未尽与生长的希望。
- 陂荷有晚花:池塘的荷花依然在开,显示出生命的韧性与美好。
- 疏钟踰涧响:远处传来的钟声,给人以宁静的感觉,增强了自然的氛围。
- 微月转林斜:微弱的月光在树林中倾斜,表现出夜晚的静谧与幽深。
- 邻媪头如雪:邻居的老妇人白发苍苍,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灯前自绩麻:她在灯下独自纺麻,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勤劳与朴素。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邻媪头如雪”,将老妇人的白发比作雪,形象地表现出她的年迈。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如“原稼无全穗,陂荷有晚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钟声”、“月光”、“老妇人”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村秋天的热爱与对人间平凡生活的关注,突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收获与成熟,同时也有时间流逝的感慨。
- 荷花:象征着生命的韧性与美丽,代表了自然的灵动。
- 钟声:传达出宁静与时光的流逝,增强了诗的氛围感。
- 老妇人:象征着岁月的积累与勤劳,体现了人间的温暖与人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初秋”指的是哪一时期?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邻媪头如雪”中的“如雪”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年轻
- B. 白发
- C. 美丽
- D. 笑容
-
诗中提到的“灯前自绩麻”说明了什么?
- A. 休息
- B. 努力工作
- C. 游玩
- D. 学习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宁静、闲适的生活,但王维更注重哲理与内心的感悟。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描绘了山水的幽美与友人的期待,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朋友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