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城五首
漫费人蒸土,常如物溃堤。
傍疑为息壤,下恐有蟠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登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辛劳与困境的感慨。诗中提到,城市的建设仿佛是耗尽了人们的精力,导致土壤变得脆弱,有如大堤崩溃一般。在城市的边缘,似乎是为了休息而倾斜的泥土,底下又担心会有蛇虫藏匿在泥土里。
注释:
- 漫费:白白耗费,浪费。
- 蒸土:这里指的是人们在城市建设中消耗的力气,土因人而生。
- 物溃堤:物体溃败,堤坝崩溃,形容城市的脆弱。
- 息壤:休息的泥土,这里形容城市的边缘。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蒸土”与“溃堤”暗指古代对于城市建设的担忧及自然环境的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南宋著名诗人。生于公元1180年,卒于公元1269年。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作品多以豪放、清新著称,反映了他对社会时局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众疾苦之时。诗人通过对城市生活的观察,表达了对人们辛劳和环境恶化的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城市建设与人们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蒸土”与“物溃堤”的对比,展现了表面繁荣下的隐忧。城市的边缘并不只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反而是潜藏着危机的地方。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怀,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漫费人蒸土:诗人感叹人们在城市建设中耗尽精力,像是无止境地蒸发土壤的养分。
- 常如物溃堤:人们的辛劳与环境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仿佛随时可能崩溃。
- 傍疑为息壤:边缘地区的泥土似乎是为了让人休息而存在,但藏着潜在的危险。
- 下恐有蟠泥:底下可能潜伏着危险的泥土,暗示城市生活的不安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城市的边缘比作休息的泥土,暗示潜藏危险。
- 对比:通过对比人们的辛劳和城市的脆弱,突出环境的脆弱性。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城市环境的担忧和对人们辛劳的同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蒸土:象征人们的辛劳与消耗。
- 溃堤:象征城市脆弱与不稳定。
- 息壤:象征表面安宁下的潜在危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漫费人蒸土”的意思是: A. 浪费资源
B. 耗费精力
C. 享受生活 -
诗人通过“物溃堤”想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对城市的赞美
B. 对环境的忧虑
C. 对人们的贪婪 -
“傍疑为息壤”句中的“息壤”指的是: A. 动植物
B. 休息的泥土
C. 建筑材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活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人民困境。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关注社会与人们的生活,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城市的脆弱,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