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秋夜法源寺送芸敏往津门》
时间: 2024-10-02 00:31: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紧菊花黄。祇林佛粥香。
听秋声夜撼边墙。
落叶一灯寒卧病,能几日,又重阳。
稻蟹旧家乡。相思总断肠。
问丁沽何处陂塘。
前度填词人不见,明月好,水西庄。
白话文翻译:
霜降时节,菊花已经盛开,黄灿灿的令人心生喜悦。寺院中飘散着佛粥的香气。夜里倾听秋风的声音,摇撼着边墙。落叶纷飞,灯下我病卧,能再熬几日,重阳节又将来到。稻田蟹的故乡已成往事,思念之情令人心痛。问那丁沽的水边塘泊在何处?曾经填词的那位朋友已无法见到,明月依旧好,水西的庄园。
注释:
- 霜紧:指秋霜降临,天气逐渐寒冷。
- 祇林:此处指佛教寺庙,常用于描绘清幽之地。
- 佛粥:寺院中僧人所煮的粥,象征清净和宁静。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一个秋季的节日。
- 稻蟹:指稻田里的螃蟹,表现乡愁。
- 丁沽:地名,可能指的是京津地区的水边。
典故解析:
- 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传统,寓意长寿和吉祥。
- 月亮与水:古代诗词常用明月象征思乡与离愁,水则常常与友谊、故土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大庄,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具有独特的抒情风格。
创作背景:
《唐多令 秋夜法源寺送芸敏往津门》是在秋夜送别好友的情景中写成,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反映出深沉的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秋夜法源寺的情景,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眷恋与思念。开篇以“霜紧菊花黄”引出秋天的氛围,菊花在古代象征着高洁与坚韧,更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接着,诗人描绘出寺院的宁静,佛粥的香气与秋声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落叶与寒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独自在病榻上的无奈与孤寂,重阳节的临近更是增添了思乡之情。
“稻蟹旧家乡”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乡愁的情感,稻田与螃蟹构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气息。最后,诗人通过问路丁沽,表达出对昔日朋友的思念,以及对往日时光的追忆,结尾的“明月好,水西庄”又一次让人感受到那种遥不可及的美好与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霜紧菊花黄”:描绘秋天的景象,菊花的黄是秋天的代表色。
- “祇林佛粥香”:佛教寺庙中香气弥漫,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听秋声夜撼边墙”:秋风的声音在夜里响起,给人一种惆怅的感觉。
- “落叶一灯寒卧病”:落叶纷飞,孤灯下的病卧,暗示孤独与无助。
- “稻蟹旧家乡”:乡愁的象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问丁沽何处陂塘”:借问路的方式,表达对朋友的关心与思念。
- “前度填词人不见”:对旧友的惆怅与对往昔的追忆。
- “明月好,水西庄”:明月依旧好,却无法再与友人共享,充满了无奈与感伤。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霜紧菊花黄”与“稻蟹旧家乡”,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菊花、稻蟹等自然物象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情深度。
-
主题思想: 诗歌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怀念,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孤独与愁苦的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常与秋天相关,寓意长寿。
- 佛粥: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落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明月:象征思念与团圆,却常常令人感到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
“霜紧菊花黄”中的“霜”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气候?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如何? A. 喜悦
B. 思念
C. 忘却
D. 陌生
答案:
- B. 重阳节
- C. 秋季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与乡愁的热爱。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月亮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家国之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叶大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