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秋夜追和叶琼章韵》

时间: 2025-04-28 20:35:04

蛩絮短长更。

凉侵衫袖轻。

透窗棂、淅沥风鸣。

渐觉短檠多意味,好伴取、读书声。

四壁冷清清。

孤帏影易惊。

把桐君、几上聊横。

流水欲弹还又歇,残月落、一天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蛩絮短长更。凉侵衫袖轻。
透窗棂淅沥风鸣。渐觉短檠多意味,
好伴取读书声。四壁冷清清。
孤帏影易惊。把桐君几上聊横。
流水欲弹还又歇,残月落一天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冷清。虫鸣声断断续续,凉风轻轻拂过衣袖。透过窗棂,听到风声淅沥,渐渐感到短灯下的读书更有意味,仿佛是静谧的伴侣。四周的墙壁冷清而寂静,孤独的床帏让人容易惊醒。桐君琴放在几案上,似乎要弹奏却又停住,流水的声音时而响起,时而又停歇,残月落在青天之上,交织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注释

  • 蛩絮:指蟋蟀的鸣叫声。
  • 透窗棂:窗棂是窗框,这里指透过窗框。
  • :指灯火,这里比喻灯光。
  • 桐君:古代乐器,这里指琴。
  • 流水欲弹:意指流水声如同琴声,欲奏又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季,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秋夜的清幽与静谧,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独坐于室,感受到外界的凉意与内心的孤寂,因而写下此诗,以抒发对秋夜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唐多令 秋夜追和叶琼章韵》以秋夜为背景,写尽了秋天的萧瑟与诗人的孤独感。首句“蛩絮短长更”,通过蟋蟀的鸣叫声,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虫鸣声在这秋夜中显得格外清晰。接下来的“凉侵衫袖轻”,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秋风的凉意,进一步增强了孤独的情感。

“透窗棂淅沥风鸣”一联,诗人通过窗外的风声与室内的读书声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与思索的状态。随着“渐觉短檠多意味”,诗人开始意识到这种孤独的读书时光是多么的珍贵,反而使得内心的情感更加深刻。

“孤帏影易惊”,在这静谧的夜晚,孤独的影子让人容易惊醒,暗示着一种内心的不安与孤独。而“流水欲弹还又歇”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最后以“残月落一天青”结束,给人以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秋夜的清冷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蛩絮短长更:虫鸣声时断时续,传达出秋夜的寂静。
  • 凉侵衫袖轻:凉意透过衣袖,表现出秋季的寒冷。
  • 透窗棂淅沥风鸣:窗外的风声透过窗棂,响声清晰。
  • 渐觉短檠多意味:在短灯下读书,渐渐感到其中的意义。
  • 好伴取读书声:宁静的环境中,读书声成为最好的伴侣。
  • 四壁冷清清:四周寂静,冷清的氛围加重了孤独感。
  • 孤帏影易惊:孤独的床帏,容易让人惊醒,暗示内心的不安。
  • 把桐君几上聊横:乐器放在几案上,似乎要弹奏,但又停下。
  • 流水欲弹还又歇:流水声时而响起,时而又停歇,暗示时间的流逝。
  • 残月落一天青:残月下落于青天,营造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虫鸣与读书声进行对比,形成意境。
  • 拟人:流水的声音如同乐器的弹奏,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在描写中使用对仗,使诗词更具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以秋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着凋零与孤独。
  • 虫鸣:代表着寂静中的生命,给予诗人一种伴随感。
  • 残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蛩絮”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蟋蟀的鸣叫声
    C. 风声

  2. “四壁冷清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孤独与冷清
    C. 喜悦

  3. 诗中的“流水欲弹还又歇”暗示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流水非常清澈
    C. 诗人喜欢音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静夜思》的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索,但李白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周季则注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感受,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秋夜的诗意与情感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