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夜泊绍兴闻笛》
时间: 2025-01-22 21:54: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 夜泊绍兴闻笛
作者:薛时雨 〔清代〕
月影碎中流。推篷客思悠。
是谁家人倚高楼。
笛里从来增别恨,况永夕拥孤舟。
折柳起边愁。梅花落素秋。
一声声跌宕夷犹。
曲罢更阑星在水,听隐约答渔讴。
白话文翻译:
月光的影子在水面上碎碎流动。推开船帆,旅人的思绪悠然飘荡。
那是谁家的人倚在高楼上?
笛声中总是增添了离别的愁苦,更何况在这漫漫长夜中我独自一舟。
折柳的情怀在边上滋生愁思,梅花在这素秋时节悄然凋落。
那一声声悠扬的笛声仿佛跌宕起伏。
曲子结束后,夜深星光映在水面,隐约听到渔歌的回应。
注释:
- 月影:指月光的影子,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孤独。
- 推篷:推开船帆,表示旅途的开始。
- 高楼:可能指城中某个高处,象征着对远方的思念。
- 笛里:笛声传来,暗示着离别和思乡之情。
- 折柳:古代送别时常用折柳,象征离别的忧伤。
- 梅花:象征着清高和坚韧,梅花在秋季凋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悲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时雨,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个体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夜泊绍兴之际,诗人虽然身在舟中,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绍兴的水乡风光与夜晚的笛声,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歌鉴赏:
《唐多令 夜泊绍兴闻笛》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词作,通过月影、笛声等意象,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漂泊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词的开篇以“月影碎中流”引入,给人以宁静而又忧伤的感觉。在这样一幅静谧的夜景之下,诗人推开船帆,思绪不禁飘荡,随之而来的是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是谁家人倚高楼”一句,提问式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他人生活的好奇与羡慕,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孤独的处境。紧接着,笛声“增别恨”,更是将离愁别绪推向高潮。诗人用笛声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尤其是在漫漫长夜中,孤舟一人的情景,更加凸显了内心的孤寂。
随着诗的推进,折柳与梅花的意象交替出现,构成了离愁的双重象征。“折柳起边愁”,折柳常与别离联系在一起,而梅花在秋季的凋落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随着曲罢,夜深星在水的意象,诗人似乎听到了渔歌的回应,这又是一种寻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一种矛盾的情感——既有孤独,又有对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孤独旅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影碎中流:描绘了夜晚月光在水面上波动的美景,营造了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
- 推篷客思悠:诗人推开船帆,思绪开始飘荡,暗示着心中对故乡的思念。
- 是谁家人倚高楼:引发对他人的思索,表达对某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 笛里从来增别恨:笛声中透出的离愁,增强了孤舟旅人的痛苦。
- 况永夕拥孤舟:长夜之中,孤舟的形象更显得孤独无依。
- 折柳起边愁:折柳象征离别,诗人内心的愁苦油然而生。
- 梅花落素秋:梅花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一声声跌宕夷犹:笛声的起伏传达出复杂的情感。
- 曲罢更阑星在水:夜深时分,星光映在水面,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意境。
- 听隐约答渔讴:隐约的渔歌回应,表达了生活的另一种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影、笛声等意象的运用,赋予诗句丰富的情感层次。
- 拟人:笛声被拟人化,传达了情感的参与感。
- 对仗:如“曲罢更阑星在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夜泊绍兴的场景,表达了孤独旅人在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个体情感与自然环境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月影:象征孤独与宁静。
- 笛声:代表离别与思乡的情感。
- 折柳:典型的送别意象,表达离愁。
- 梅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 星水:夜深的宁静与生活的低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 A. 旅人的孤独
- B. 对他人生活的羡慕
- C. 诗人的故乡
- D. 夜晚的宁静
-
“折柳”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离别的愁苦
- B. 思念故乡
- C. 对未来的期盼
- D. 自然的美好
-
诗中“梅花落素秋”表达了什么?
- A. 生命的坚韧
- B. 时间的流逝
- C. 孤独的旅程
- D. 对爱情的思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与思乡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感慨。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通过月光引出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细腻和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