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时间: 2024-09-19 20:52: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玉小搔头,鬓光翠欲流。正破瓜如月双眸。渐有眉间愁态在,尚不识为何愁。去去更何求,迢迢一纪休。说居家杜若芳洲。槛外长江风浪急,泊不稳少年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女,碧玉般的小头发轻轻梳理,鬓发在阳光下闪烁着翠绿的光泽,仿佛是刚刚破瓜的双眸。她的眉间渐渐露出愁苦的神态,却尚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愁。她离去后又有什么追求呢?漫长的岁月让她停留在这宁静的生活中。她提到家中芬芳的杜若花洲外,长江的风浪却是如此汹涌,似乎让她那年轻的舟船无法稳泊。
注释:
- 碧玉小搔头:指少女的发型如碧玉般光滑,形象生动。
- 鬓光翠欲流:形容鬓发在阳光下闪烁着绿色光泽,生动形象。
- 破瓜如月双眸:比喻少女的眼睛如同破瓜般明亮、清澈。
- 眉间愁态:指眉头微微皱起,流露出忧愁的神情。
- 杜若芳洲:指家中种植的杜若花,象征芳香的环境。
- 长江风浪急:长江的水流急促,象征外界环境的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是当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生活的细节与内心的感受,常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安静的午后,诗人通过描绘少女的形象,表达对青春与忧愁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年轻人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唐多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女的风貌与内心的愁苦,表现了年轻人在面对生活的迷茫与不安时的情感状态。诗中通过“碧玉小搔头”、“鬓光翠欲流”等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少女的美丽与青春的朝气。然而,随着“渐有眉间愁态在”的出现,诗人开始引入忧愁的情感,似乎暗示着青春并不完全是快乐的,它也伴随着困惑与思考。
“去去更何求,迢迢一纪休”,展现了少女在面对未来时的无奈与迷茫。尽管身处美好的环境中,但内心的焦虑却始终存在。长江风浪的描写则增强了这种主题,象征着外界的波动和人生的不确定性,仿佛在警示年轻人即使在宁静的生活中,也要时刻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青春的美丽与脆弱,使得诗歌在情感上更加引人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玉小搔头:首句描绘少女的发型,清新雅致,有种文雅的气质。
- 鬓光翠欲流:强调发光的美感,传达出青春活力的感觉。
- 正破瓜如月双眸:以瓜果的破裂比喻眼睛的清澈,形象生动。
- 渐有眉间愁态在:从美丽转向忧愁,揭示内心的变化。
- 尚不识为何愁:表达了对愁苦来源的迷茫与不解。
- 去去更何求:反思未来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无奈感。
- 迢迢一纪休:暗示时间的漫长与人生的无常。
- 说居家杜若芳洲:回归家庭的温暖与安宁。
- 槛外长江风浪急: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形成对比。
- 泊不稳少年舟:象征年轻人的脆弱与不稳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破瓜如月”,以生动的比喻增强形象感。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加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环境赋予情感,与主角的内心呼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少女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青春的美丽与脆弱,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年轻人在面对外部世界时的无奈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玉:象征青春、美丽与纯洁。
- 双眸:代表眼睛的清澈与灵动,蕴含对未来的期待。
- 愁态:象征内心的困惑与不安,反映人性的脆弱。
- 长江:作为自然景物,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少年舟:象征年轻人的人生旅程,脆弱而充满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玉小搔头”描绘了什么?
- A. 少女的美丽
- B. 少年的无聊
- C. 风景的优美
-
“渐有眉间愁态在”中,愁态的来源是什么?
- A. 生活的美好
- B. 内心的困惑
- C. 外部的环境
-
诗中提到的“长江风浪急”象征什么?
- A. 成功
- B. 生活的动荡
- C. 宁静的未来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青春的无奈与美好。
- 李清照的词作,如《如梦令》,表达女性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卢青山的《唐多令》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在表达青春与人生哲理上的不同,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后者则强调豪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现代诗歌与传统文化》
- 《唐诗三百首》
通过这些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唐多令》的美学与情感,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