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时间: 2025-01-10 22:17: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
作者: 吴藻 〔清代〕
春水一江流。春山面面愁。
锁春光百尺高楼。楼上美人眠未起,嗔小玉上帘钩。
碧醮满眶秋。红添两颊羞。
忒惺忪好梦难留。怪底双鬟笼不住,知溜却凤钗头。
白话文翻译:
春水如江河般流淌,春山愁苦重重。
春光被高楼锁住,楼上的美人还没醒来,怨恨小玉把帘钩拉得太紧。
碧色的酒满盈眼眶,红晕映在脸颊上显得羞涩。
太惺忪的美梦难以留住,怪就怪那双鬟发无法束缚,知晓却溜走了凤钗的头。
注释:
- 春水一江流:形容春天的水流如江河般汹涌,流淌不息。
- 春山面面愁:春天的山峦一片愁苦,意象上与春水形成对比。
- 锁春光:形容高楼将春天的美景锁住,无法尽情欣赏。
- 美人眠未起:指楼上的女子尚未醒来,暗示她的慵懒与惆怅。
- 嗔小玉上帘钩:小玉是指窗帘的钩子,表现出一种怨恨的情绪。
- 碧醮:指碧色的酒,通常用以形容美酒。
- 忒惺忪:形容刚醒时的朦胧状态。
- 怪底双鬟笼不住:指发髻未能束住,暗示美人心事重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藻(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词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青春爱情和自然风景,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文人雅士多以词赋抒情,表达内心情感。吴藻在此诗中运用春天的景色,映衬出内心的愁苦和美人的慵懒,体现了清代词人的细腻情感和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唐多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惆怅。开篇以“春水一江流”引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水的流动,接着用“春山面面愁”将自然景色与情感连接,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高楼和美人的设定,象征了隔绝和失落,楼上美人尚未醒来,仿佛在沉浸于梦中,反映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嗔小玉上帘钩”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美人的惆怅与不满,似乎是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春光的渴望。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碧醮满眶秋”与“红添两颊羞”将美人的娇羞与醉态结合,展现出一种青春的活泼与羞涩。最后,诗中提到的“怪底双鬟笼不住”,表达了对美好梦境的留恋与无奈,双鬟则象征着美人的身份与地位,却无法束缚住内心的情感。
整首词运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体现了吴藻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水一江流:春水汹涌而下,象征着青春的流逝。
- 春山面面愁:春山的愁苦,反映了内心的忧伤。
- 锁春光百尺高楼:高楼将春光锁住,隐喻生活的局限。
- 楼上美人眠未起:美人的慵懒,象征着对生活的无奈。
- 嗔小玉上帘钩:怨恨小玉打扰梦境,表现出内心的不快。
- 碧醮满眶秋:醉酒的状态,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红添两颊羞:脸颊的红晕,表现出青春的羞涩。
- 忒惺忪好梦难留:梦境的朦胧,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怪底双鬟笼不住:无法束缚的内心情感,展现出对自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水比作江河,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将春山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每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美好的追忆与对生活无奈的感慨,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展示了内心的忧伤与渴望。
意象分析:
- 春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逝去。
- 春山: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
- 高楼:象征着隔绝与孤独,锁住了春光。
- 美人:代表着青春、美好与无奈。
- 小玉:窗帘的钩子,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限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水一江流”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春天的美丽
B. 青春的流逝
C. 水的汹涌
D. 自然的变化 -
“楼上美人眠未起”中美人的状态如何?
A. 清醒
B. 忙碌
C. 慵懒
D. 快乐 -
这首诗体现了对什么的追忆?
A. 青春美好
B. 过去的遗憾
C. 自然的变化
D. 社会的压力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 李清照
- 《钗头凤·世情薄》 陆游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中表现出对爱情的追忆,和吴藻的《唐多令》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
- 陆游的《钗头凤》则更强调对社会及人生的感慨,与吴藻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华夏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