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中秋)》

时间: 2025-01-10 22:04:41

轻露濯秋风,新楼插太空。

更遭逢、解事天公。

为唤羲和驱六马,将杲日、挂帘栊。

日影正沈红。

须臾月在东。

百万家、乐意融融。

民意乐时天亦好,聊与众、一尊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中秋)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轻露濯秋风,新楼插太空。
更遭逢解事天公。
为唤羲和驱六马,将杲日挂帘栊。
日影正沈红。
须臾月在东。
百万家乐意融融。
民意乐时天亦好,聊与众一尊同。


白话文翻译:

轻轻的露水洗净了秋风,新楼高耸入云端。
更是遇上了天公的安排。
为呼唤羲和驱赶六匹骏马,将明亮的太阳挂在窗帘上。
太阳的影子正渐渐沉入红色的天际。
不久,月亮在东方升起。
成千上万家庭欢乐融洽。
民众在这个快乐的时刻心情愉悦,天公也随之欢喜,大家一起举杯同庆。


注释:

字词注释

  • 轻露:指微薄的露水。
  • :洗涤,洗净。
  • 羲和:古代传说中掌管太阳的神。
  • 六马:指驱动太阳的六匹马。
  • 杲日:明亮的太阳。
  • 帘栊:窗帘,指窗户。
  • 融融:形容气氛温暖和谐。

典故解析

  • 羲和:出自古代神话,羲和是掌管日升日落的神祇,象征光明与时间的流逝。
  • 天公:指老天爷,常用以表示自然界的安排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廷圭,自号鹤汀,宋代词人,以其词风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百态,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月圆之夜的赞美,以及人们团圆欢聚的喜悦。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唐多令(中秋)》是一首表现中秋佳节氛围的词作,整个作品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金秋时节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开头“轻露濯秋风”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气息,展现了秋天的早晨,轻盈的露水在微风中闪烁,令人感到生机勃勃。而“新楼插太空”则通过新建筑的高耸,象征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接下来的“更遭逢解事天公”,则传达了天公的安排和人间的欢庆,暗示着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诗中提到的“羲和”和“六马”,更是将神话与现实相结合,表现出对时间与光明的把握。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感,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最后几句“百万家乐意融融”,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中秋佳节时的愉悦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人间团圆的美好祝愿。整首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融入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人们在传统节日中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轻露濯秋风:描绘清晨时分,露水轻盈,洗净了秋日的风,渲染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意境。
  2. 新楼插太空:新建的楼房高耸入云,象征着人们的美好生活和希望。
  3. 更遭逢解事天公:暗示天公的安排使得这一切美好成为现实,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4. 为唤羲和驱六马:通过神话传说,表现出对光明与时间的把握,象征着希望和活力。
  5. 将杲日挂帘栊:将明亮的日头挂在窗前,描绘出光明普照的景象。
  6. 日影正沈红:日影渐渐沉入红色的天际,象征着日落的宁静与美丽。
  7. 须臾月在东:不久,月亮从东方升起,暗示着夜晚的来临,带来新的希望。
  8. 百万家乐意融融:成千上万的家庭在这个时刻欢聚一堂,表现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9. 民意乐时天亦好,聊与众一尊同:人们在欢庆中,心情愉悦,天公也因而欢喜,大家共同举杯庆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日头比作“杲日”,形象生动。
  • 拟人:将天公、人意等赋予了感情,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较为整齐,形成优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中秋佳节的赞美,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人们团圆欢聚、其乐融融的情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露: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秋风:秋天的风,传达出宁静与成熟。
  • 新楼: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期盼。
  • 羲和:代表光明与时间的神话象征。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羲和”是谁?

    • A. 掌管月亮的神
    • B. 掌管太阳的神
    • C. 掌管风的神
  2. “百万家乐意融融”中“融融”意指什么?

    • A. 温暖
    • B. 快乐
    • C. 和谐
  3. 诗人用“新楼插太空”来表现什么?

    • A. 生活的美好
    • B. 自然的变化
    • C. 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魏了翁的《唐多令》更注重描绘节日的热闹与人间的欢聚,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加强调对月亮的思念与人生的哲理,两者在表现方式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