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 其二 又和
作者: 朱祖谋 〔清代〕
网丝飘断水沈烟。
银鸭稳双眠。
侵衣露点如雨,
坐看月流天。
苕岸路,棹觥船。
是何年。
倚楼心事,
清绝罗衣,
原耐秋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网丝轻轻飘断,水面沉没在烟雾中。
银色的鸭子安稳地双双入眠。
衣服被露水打湿,仿佛下雨;
我坐着看着月亮流淌在天边。
苕溪边的路上,桨声轻轻划过船舷。
这是什么年头呢?
倚靠在楼上,心中思绪万千,
清冷的衣衫,依旧能耐秋天的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网丝: 指渔网的丝线,这里用以描绘一种轻盈的感觉。
- 银鸭: 指一种鸭子,可能是银色的品种,象征安宁。
- 侵衣露点: 指露水打湿衣服,表现了清晨的湿润。
- 苕岸路: 指苕溪边的路。苕溪是一个地方名。
- 棹觥船: 指划船的声音,棹是指船桨,觥是酒杯,这里指的是轻松的船行。
- 清绝: 形容衣服的清冷和绝美。
- 原耐秋寒: 原本能够耐受秋天的寒冷。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表达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流畅,常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较为安定,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现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唐多令 其二 又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宁静。首句“网丝飘断水沈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水面上的烟雾与渔网的情景,暗示着一种柔和而又朦胧的美感。接下来的“银鸭稳双眠”则引入了生命的元素,银鸭的安稳入眠象征着一种宁静与和谐。这种宁静的意境在“侵衣露点如雨”中得以延续,露水的滋润与清晨的雨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清新的气息。
“坐看月流天”则将视角抬升,月亮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似乎在思考着人生的变迁与无常。后半部分的“苕岸路,棹觥船”,描绘了水边的生活场景,声音与景象交织,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最后两句“倚楼心事,清绝罗衣,原耐秋寒”则流露出诗人的内心情感,面对秋天的寒冷,清绝的衣衫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整首诗在意境上极为统一,展现了自然与人、静与动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网丝飘断水沈烟: 描绘了水面与烟雾的交融,展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银鸭稳双眠: 引入生动的动物形象,传达了宁静的氛围。
- 侵衣露点如雨: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清晨的湿润与清新。
- 坐看月流天: 诗人静静地观察月亮,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苕岸路,棹觥船: 生活的场景与声音相结合,增添了动态美。
- 是何年: 诗人对时间的思考与感慨。
- 倚楼心事,清绝罗衣,原耐秋寒: 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对季节的适应。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流天”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 “银鸭稳双眠”赋予鸭子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倚楼心事,清绝罗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展现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网丝: 象征生活的细腻与柔和。
- 银鸭: 代表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状态。
- 露水: 代表生命的滋润与清新。
- 月亮: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罗衣: 象征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宋代
B. 明代
C. 清代
D. 唐代 -
诗中提到的“银鸭”象征什么?
A. 宁静
B. 忧伤
C. 喧闹
D. 快乐 -
“侵衣露点如雨”中的“露点”指的是什么?
A. 雨水
B. 露水
C. 雪花
D. 夜露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朱祖谋的《唐多令 其二 又和》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朱祖谋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朱祖谋诗文集》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唐多令 其二 又和》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