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登兰溪城楼》
时间: 2025-01-10 21:56: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 登兰溪城楼
作者: 金鉴才
何处是中洲。三江积雨愁。
二十年故地重游。月暗风林清露响,
那时节是中秋。旧雨散悠悠。
相逢已白头。除梦里约得归舟。
不见兰溪江上水,到者厢也分流。
白话文翻译:
这儿哪里是中洲呢?三江水面因积雨而愁苦。
二十年后再次回到故地游览。月光昏暗,风吹树林,清露声响,
正是那中秋的时节。旧时的雨雾渐渐散去。
我们相逢时已是白头。唯有在梦中约定归舟。
却不见兰溪江上的水,到了这一边却分流而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中洲:指江中小洲,此处引申为特定的地理位置。
- 三江:指的是长江、赣江、抚江等三条河流。
- 故地重游:再次回到曾经的地方。
- 月暗风林清露响:描绘出一种冷清的秋夜景象。
- 白头:比喻年老,指相逢时已是年迈。
- 归舟:指归家的船。
典故解析:
- 中秋:传统佳节,象征团圆,诗中提到的中秋暗示了思乡之情。
- 旧雨:暗指与朋友或爱人曾经的交往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鉴才,当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常以生活中的点滴为题材,表达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金鉴才重游兰溪的时刻,时光荏苒,二十年间的变迁与记忆交织,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唐多令 登兰溪城楼》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开篇以“何处是中洲”引入,显示出诗人对故地的迷茫和思考,象征着对过去岁月的追忆。接着提到“三江积雨愁”,不仅表现了天气的阴沉,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忧郁。
“二十年故地重游”,时光的流逝让人感慨,诗人回到曾经的地方,却发现一切都已改变。尤其是“月暗风林清露响”,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凄凉的气氛,渗透着对过往的追思与惆怅。
最后两句“相逢已白头”与“除梦里约得归舟”,诗人意识到相逢已是年迈,唯有在梦中才可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整首诗通过情感的层层递进,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是中洲:开篇设问,表达对故乡的迷茫与寻找。
- 三江积雨愁:描绘自然景象,暗示内心的忧愁。
- 二十年故地重游:时间的流逝与变迁,重游故地引起感慨。
- 月暗风林清露响:秋夜的清冷与孤寂,增强思乡情感。
- 那时节是中秋:勾起团圆的记忆,反衬诗人的孤独。
- 旧雨散悠悠:过去的情感慢慢消散,留下的是淡淡的忧伤。
- 相逢已白头:时光无情,人与人之间的相逢已然老去。
- 除梦里约得归舟:唯有在梦中才能约定归家,有一种无奈感。
- 不见兰溪江上水,到者厢也分流:对故乡的水流失去的感叹,象征着人事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白头”比喻岁月的流逝。
- 对仗:如“月暗风林”和“清露响”,形成优美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洲:象征故乡或归属感。
- 三江:自然的广阔与复杂,暗示人生的多变。
- 月暗:孤独、惆怅的象征。
- 旧雨:过去的情感与往事。
- 白头:象征老去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何处是中洲”中“中洲”指的是什么?
- A. 江中小洲
- B. 中间的地方
- C. 特定的城市
-
诗人重游故地时,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兴奋
-
“相逢已白头”中的“白头”意指什么?
- A. 年轻
- B. 年老
- C. 头发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唐多令 登兰溪城楼》: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加直接,而《唐多令》则通过复杂的情感与景象描绘,展现出更深的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词选》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