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先慈忌日述哀》
时间: 2025-04-29 01:3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 先慈忌日述哀
作者: 邵祖平
吹泪古藤州。苍梧云正愁。
叹人间,何处树忘忧。
舟楫桂林无限,错洒寒雨松楸。
梦逐板舆游。衔悲垫浦头。
麻衣如雪阻山邱。
长恨杜鹃啼太晚,纵归去,倚闾休。
白话文翻译:
在古藤的州际,泪水吹打而下。苍梧山上的云层正在愁苦。
叹息人间,哪里有能让人忘忧的树木呢?
船只在桂林间穿梭,无限的水路上,冷雨错落在松树与楸树之间。
梦中我随板舆(小船)游荡,悲伤的情绪流连在坡头。
麻衣如雪的悲伤阻断了山丘的视线。
长久以来都恨杜鹃鸟啼叫得太晚,虽说归去,但却无处可倚。
注释:
字词注释:
- 吹泪:形容悲伤到流泪的状态。
- 古藤州:古老藤蔓的地方,象征沉重的历史或情感。
- 苍梧:指苍梧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
- 忘忧树:传说中能让人忘却忧愁的树。
- 舟楫:指船只。
- 板舆:古代一种小船。
- 麻衣如雪:指穿着麻衣的悲伤形象,麻衣通常是丧服。
典故解析:
- 杜鹃啼:传说杜鹃鸟在春天啼叫,有“杜鹃啼血”之说,象征悲伤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祖平是当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常结合传统与现代,表达深刻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其诗风细腻,善于用意象传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对先慈忌日的追思,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感怀亡亲,情感沉重。诗中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伤。
诗歌鉴赏:
这首《唐多令》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先慈忌日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首句“吹泪古藤州”直接点出哀愁的情境,仿佛悲伤的泪水与古老的藤蔓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充满历史感的画面。接下来的“苍梧云正愁”,则将情感进一步升华,令人感受到一种大自然也为之愁苦的氛围。
“叹人间,何处树忘忧”一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这个充满忧愁的人世间,究竟有什么能让人忘却忧愁的地方?这种感叹不仅仅是对个人悲痛的反应,也是对人世间普遍存在的苦难的思考。
随着诗的展开,舟楫在桂林之间穿梭,冷雨洒落,营造出一种迷离而忧伤的氛围。诗人梦中的游荡与现实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长恨杜鹃啼太晚,纵归去,倚闾休”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杜鹃啼叫的时间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而归去却无处可依,令人深感孤寂与无助。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情感的深度和意象的丰富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亲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吹泪古藤州:以“泪”开篇,表现诗人悲伤之情与古老的藤州相结合,形成历史感。
- 苍梧云正愁:苍梧山的云正愁苦,传达大自然与人情感的共鸣。
- 叹人间,何处树忘忧:对人间苦难的感叹与对忘忧之处的渴望。
- 舟楫桂林无限,错洒寒雨松楸:细腻的描写舟楫穿梭与寒雨纷飞的景象,营造出忧伤的氛围。
- 梦逐板舆游:梦境中的游荡,象征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 衔悲垫浦头:悲伤的情感在岸边徘徊,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 麻衣如雪阻山邱:麻衣的形象象征悲痛,阻挡了对山丘的视线,暗含对生命的思考。
- 长恨杜鹃啼太晚,纵归去,倚闾休:对杜鹃啼叫时间的长久悲恨,归去但无处依靠,传达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麻衣如雪”,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了悲伤的气氛。
- 拟人:自然景象(如苍梧云)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及对现实无奈的思考,体现了人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藤:象征历史和情感的沉重。
- 苍梧:代表一种神秘与愁苦的山脉,传达内心的孤独。
- 舟楫: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带有流动与无常的意味。
- 杜鹃:象征悲伤和思念,杜鹃啼叫的时机也反映出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苍梧云”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愁苦
C. 兴奋
D. 平静 -
“长恨杜鹃啼太晚”中杜鹃象征的是: A. 生命的希望
B. 亲情的温暖
C. 悲伤与思念
D. 自然的美丽 -
诗人的情感主要是: A. 兴奋
B. 怀念与哀伤
C. 愤怒
D. 迷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斗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邵祖平的《唐多令》与李白的《夜泊牛斗星》,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但邵祖平更强调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赏析》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