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同斗初企晋来殷过支硎山寺》

时间: 2025-01-26 04:11:44

杳杳白云合,空山欲暮天。

青松滴疏雨,碧涧响寒泉。

风度竹房磬,镫明茅舍烟。

爱看林际月,流影照溪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杳杳白云合,空山欲暮天。
青松滴疏雨,碧涧响寒泉。
风度竹房磬,镫明茅舍烟。
爱看林际月,流影照溪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宁静而美丽的山野景色:白云在空中汇聚,山中渐渐暗淡,青松上还挂着细雨,清澈的山涧传来泉水的潺潺声。微风吹过,竹屋的风铃响起,灯火照亮了茅草屋的烟雾。我喜欢在树林边看月亮,月光的影子洒在溪水和田地上,别有一番韵味。

注释:

  • 杳杳:形容空旷深远的样子,这里形容白云的稀薄和空灵。
  • 欲暮天:将要入夜的天空,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宁静。
  • 滴疏雨:稀疏的雨水,形容雨水不多,正好滋润青松。
  • 碧涧:指清澈的山涧,这里与寒泉相呼应,表现出水的清凉。
  • 竹房磬:竹制的房屋,磬是一种乐器,暗示着幽静的环境。
  • :灯,古代用以照明的器具。
  • 林际月:树林边缘的月亮,描绘出自然景观中的月色之美。
  • 流影照溪田:月光的影子照在溪水和稻田上,传达出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昶,清代诗人,生于清康熙年间,世称王大涤。他以山水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且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昶在一次游览支硎山寺时所作,描绘了雨后山间的宁静景象,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雨后山间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开篇的“杳杳白云合”让人感受到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氛围,仿佛置身于深山之中,周围的白云似乎在与天空交融。接着,诗人用“青松滴疏雨”描绘了雨后的松树,细雨滋润着大地,显得生机勃勃,反映出自然生命的力量。

“风度竹房磬”一句,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增添了诗中的动感,竹房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最后,诗人在“爱看林际月,流影照溪田”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向往,月光洒在溪水和田地上,流动的影子仿佛是自然与人心灵的交融。整首诗气韵悠长,意境深远,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杳杳白云合:描绘了白云的稀疏和空灵,设置出一种高远的境界。
  2. 空山欲暮天:暗示时间临近黄昏,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3. 青松滴疏雨:表现了细雨滋润青松,生动地展现了雨后的自然景象。
  4. 碧涧响寒泉:通过声音描绘出水流的清澈,增强了诗的动感。
  5. 风度竹房磬:描述环境的幽静,竹房中的风铃声让人感到宁静。
  6. 镫明茅舍烟:描写了灯光与烟雾交织的温暖场景,增添生活气息。
  7. 爱看林际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
  8. 流影照溪田:描绘了月光洒在大地上的美丽景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流影照溪田”,将月光的影子比作流动的水,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如“滴疏雨”,赋予雨水以生命,使自然景象更加亲切。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常见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山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着高远、纯净的境界。
  • 青松:代表着坚韧与生命力。
  • 碧涧:象征着清澈与自然的纯净。
  • 月亮:代表着理想与宁静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杳杳白云合”中的“杳杳”意指: A. 浓密
    B. 空旷
    C. 繁忙
    D. 纷乱

  2. “青松滴疏雨”一句表现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暴风雨
    B. 宁静的细雨
    C. 炎热的阳光
    D. 雪花纷飞

  3.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热爱? A. 城市生活
    B. 自然风光
    C. 历史典故
    D. 人际关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陶渊明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昶《雨后同斗初企晋来殷过支硎山寺》陶渊明《饮酒》:二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王昶更侧重于细腻的雨后景象,而陶渊明则展现了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王昶诗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