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观涨》
时间: 2025-04-28 00:39: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江观涨
作者: 沈廉 〔清代〕
桃花落尽春水生,锦江忽作辊雷鸣。
奔流欲转草堂去,大声撼动芙蓉城。
两岸回旋如走马,飞腾上下驰流星。
浪花排空百丈立,银河倒泻天为倾。
一气浑噩渺无尽,乾坤不觉如浮萍。
忆昔长江破巨浪,风帆乘我空中行。
身如沧海渺一粟,性命直与蛟龙争。
今日江城看春涨,披襟想像神犹王。
安得呼起浣花翁,相与乘舟坐天上。
白话文翻译:
桃花落尽,春水开始上涨,锦江突然发出如滚雷般的轰鸣。
奔流的江水似乎要直冲向草堂,大声震撼着芙蓉城。
两岸的水流回旋,就像飞驰的马,水流上下飞腾如流星。
浪花冲天而起,直立百丈,银河似乎也在倾泻而下。
一阵浑噩的气息,渺渺无尽,天地间不觉就像浮萍一般。
回忆起昔日长江的巨浪,我的风帆仿佛在空中遨游。
身如沧海,渺小如一粒粟米,性命与蛟龙争斗。
今天在江城看春水上涨,披衣遐想仿佛神仙般。
如何能够呼唤友人浣花翁,一同乘舟坐在天上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辊雷鸣: 形容江水奔流所发出的轰鸣声。
- 芙蓉城: 指的是成都,因其有芙蓉花而得名。
- 浮萍: 水面漂浮的植物,寓意漂泊不定。
典故解析:
- 浣花翁: 传说中的诗人,指代李白,因其诗作多与自然和友人相关,象征诗人们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廉(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诗歌见长。他的作品常常描写自然景观,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季,正值锦江水涨之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友人和纵情于自然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锦江观涨》是一首描绘春江景象的诗作,诗人在春水上涨之际,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渺小。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气势磅礴的描写,展现了江水奔涌的壮阔场面,诗人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自然的浩瀚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的思考。
开篇通过桃花与春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紧接着描绘锦江的滔滔洪水,声势如雷,震撼人心。后半部分诗歌则引入个人的感慨,回忆起过去的经历,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向往。
整首诗在气势上层层推进,情感上从对自然景观的惊叹,逐渐转向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最后以对友人的呼唤结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花落尽春水生: 描写春季桃花凋零的景象,暗示春水开始上涨。
- 锦江忽作辊雷鸣: 突然间江水奔涌,发出如雷的轰鸣声。
- 奔流欲转草堂去: 江流似乎要直冲向诗人的草堂,表现出水势的汹涌。
- 大声撼动芙蓉城: 强调江水的力量,连芙蓉城都被震撼。
修辞手法:
- 比喻: “身如沧海渺一粟”将个人与浩瀚大海进行对比,强调人类的渺小。
- 拟人: “银河倒泻天为倾”,将银河拟人化,让自然景象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渺小,蕴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 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开始。
- 江水: 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无常。
- 芙蓉城: 代表着人文环境与自然的交融。
- 蛟龙: 代表力量与斗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芙蓉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成都
- B. 上海
- C. 南京
- D. 杭州
-
诗人在诗中回忆起的江水的状态是什么?
- A. 平静
- B. 奔流
- C. 干涸
- D. 冰封
答案:
- A. 成都
- B. 奔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沈廉的《锦江观涨》与李白的《将进酒》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沈廉更注重对自然力量的描绘,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人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廉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