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

时间: 2025-04-28 13:43:17

乱山回抱蜀天昏,双剑为峰辟一门。

怨鸟三春悲望帝,井蛙当日笑公孙。

幽花怪木随高下,冷雾荒云自吐吞。

千载漫多凭吊客,摩崖诗遍绿苔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山回抱蜀天昏,双剑为峰辟一门。
怨鸟三春悲望帝,井蛙当日笑公孙。
幽花怪木随高下,冷雾荒云自吐吞。
千载漫多凭吊客,摩崖诗遍绿苔痕。

白话文翻译:

乱山环抱着天色昏暗的蜀地,双剑般的山峰开辟出一扇门户。
怨恨的鸟儿在春天悲叹望帝,井里的青蛙却在当年嘲笑公孙。
幽静的花和奇异的树随高低而变化,冷雾和荒云自如地吞吐。
千年之后,来此凭吊的游人漫多,摩崖上的诗句遍布绿色的苔痕。

注释:

  • 乱山:指山脉的形态复杂。
  • :指四川,地理位置。
  • 双剑:比喻山峰的形状,形似双剑。
  • 怨鸟:指羌笛所唱,怀念的鸟儿。
  • 望帝:指古代蜀汉的皇帝,因悲叹而有名。
  • 公孙:指公孙鞅,寓意讽刺。
  • 幽花怪木:形容奇特的植物。
  • 摩崖诗:刻在岩壁上的诗句,反映历史的痕迹。

典故解析:

  • 望帝:指的是蜀汉后主刘禅的父亲刘备,因其去世而感慨万千的鸟儿。
  • 公孙:公孙鞅是历史人物,寓意其政治手段被嘲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廉,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其作品常带有历史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沈廉游历蜀地时,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结合个人的心境与历史典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鉴赏:

《剑门》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历史感悟的诗。诗中首先描绘了蜀地的壮丽山川,乱山环抱,天色昏暗,给人以幽静而深邃的感觉。双剑峰的形象,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蜀地雄伟的象征。接着,诗人以“怨鸟”与“井蛙”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鸟儿的悲怨与青蛙的嘲笑,展现出历史的悲剧与讽刺。

后面的“幽花怪木”描绘了蜀地植物的奇特之美,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变化。冷雾与荒云则增添了一种朦胧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最后,提到千载之后,凭吊的客人以及摩崖诗句的痕迹,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令人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历史典故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蜀地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邃与艺术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乱山回抱蜀天昏:描绘了蜀地的山脉环绕,暗示了复杂的地形,营造出一种阴沉的氛围。
  2. 双剑为峰辟一门:比喻山峰的形状,形象生动,暗示蜀地的雄伟与壮阔。
  3. 怨鸟三春悲望帝:以鸟的悲鸣反映历史人物的悲剧,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4. 井蛙当日笑公孙:对比历史人物,表现出对历史的讽刺与批判。
  5. 幽花怪木随高下:描绘自然的多样性,展现蜀地的奇特风光。
  6. 冷雾荒云自吐吞: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7. 千载漫多凭吊客:表达历史的流逝,游人凭吊,体现了对过去的思考。
  8. 摩崖诗遍绿苔痕:描绘历史痕迹与自然的结合,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人文的积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剑为峰”,形象生动。
  • 拟人:如“怨鸟三春”,使自然更具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蜀地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人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流露出对生命与时间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定与高远。
  • :象征勇气与力量。
  • :象征自由与悲伤。
  • 青蛙:象征平凡与嘲讽。
  • 花木:象征自然的多样性与生命的繁盛。
  • 冷雾荒云:象征神秘与变化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项不是《剑门》中的意象?

    • A. 乱山
    • B. 双剑
    • C. 北京
    • D. 幽花
  2. “怨鸟三春”中的“怨鸟”指的是?

    • A. 诗人
    • B. 历史人物
    • C. 自然界的鸟
    • D. 传说中的生物
  3. 诗中提到的“摩崖诗”主要指的是?

    • A. 诗歌的创作
    • B. 刻在岩石上的诗句
    • C. 古代诗人的作品
    • D. 自然景观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 《望岳》:集中表现了对山岳的崇敬,与《剑门》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多位清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赏析与解读,适合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