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

时间: 2025-01-10 22:09:18

坐待梅花尽,征人独未归。

宫妆临镜懒,春信到边稀。

断缕惊龙管,余香入凤帏。

持将花比貌,空有泪沾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花落
作者: 乔世宁 〔明代〕

坐待梅花尽,征人独未归。
宫妆临镜懒,春信到边稀。
断缕惊龙管,余香入凤帏。
持将花比貌,空有泪沾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女子在梅花凋零时,独自等待心上人归来的情景。她懒散地对着镜子梳妆,春天的消息很少传来。听到笛声时,她的思念被唤醒,余香飘散在闺房中。她将花朵与自己的美貌相提并论,然而只有无尽的泪水沾湿了衣衫。

注释

  • 坐待梅花尽:坐着等待梅花的凋谢,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漫长。
  • 征人:指远行的爱人或朋友,诗中表现出思念之情。
  • 宫妆临镜懒:宫女在镜前懒于打扮,反映出她对生活失去兴趣。
  • 春信到边稀:春天的消息来得很少,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
  • 断缕惊龙管:龙管是一种笛子,断缕则是形容笛声突然,惊动了她的思绪。
  • 余香入凤帏:香气飘入她的闺房,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
  • 持将花比貌:用花来比喻自己的美貌,流露出自怜与感伤。
  • 空有泪沾衣:只有泪水沾湿衣衫,表达了无尽的思念和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乔世宁,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闻名。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梅花凋零的时节,诗人可能经历了离别或思念,借梅花的情景抒发内心的忧伤与期盼。

诗歌鉴赏

《杨花落》是一首充满哀愁和思念的古诗。诗中通过梅花的凋谢,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无奈。开篇“坐待梅花尽,征人独未归”便引入了主人公的孤独与焦虑,表现出一种静待的状态。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凋谢意味着春天的结束,主人公的等待也许是对爱情的期待,但又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宫妆临镜懒,春信到边稀”则展示了内心的失落感,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懒散,仿佛已经对春天的到来失去了信心。此时的她既渴望春天的消息,又因为长时间的等待而感到疲惫。

“断缕惊龙管,余香入凤帏”则通过声音和香气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悲伤的氛围。笛声打破了她的沉静,余香则是对过去美好回忆的留恋。最后一句“持将花比貌,空有泪沾衣”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自怜与伤感,花的美丽与自己的泪水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将思念与孤独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坐待梅花尽:表达了主人公在梅花凋谢时的静态等待,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征人独未归: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思念,强调了孤独感。
  3. 宫妆临镜懒:描绘了主人公的懒散与失落,反映出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4. 春信到边稀:表现出对春天消息的渴望与无奈。
  5. 断缕惊龙管:通过笛声的描写,唤起了主人公的思念情绪。
  6. 余香入凤帏:香气的描写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
  7. 持将花比貌:将美貌与花朵相提并论,流露出自怜之情。
  8. 空有泪沾衣:最后一句则揭示了悲伤的情感,泪水沾湿了衣物,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花”比喻“貌”,反映出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悲伤。
  • 拟人:将笛声拟人化,增强了感情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展现了古诗的传统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梅花凋零的景象,表达了思念的孤独与无奈、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寓意深刻,情感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春天与美好,凋落则意味着失去。
  • 镜子:代表自我审视与对美的追求。
  • 龙管:笛声象征思念的声音,打破宁静。
  • 凤帏:闺房的象征,体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 泪水:象征思念与伤感,直接反映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征人”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爱人
    • C. 家人
    • D. 同事
  2. “宫妆临镜懒”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 A. 兴奋
    • B. 悲伤
    • C. 无聊
    • D. 快乐
  3. 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自己的美貌?

    • A. 梅花
    • B. 柳树
    • C. 桃花
    • D. 菊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相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杨花落》与王维的《相思》,两者都表达了对爱的思念,但《杨花落》更侧重于孤独与伤感,而《相思》则更强调情感的深厚与执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萃》
  • 《古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