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为十绝句 其三 司马迁》

时间: 2025-04-28 23:00:07

人天留影足千秋,纪传传家忍百忧。

椽笔幽怀差可念,恨无货殖脱蚕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为十绝句 其三
作者: 司马迁

人天留影足千秋,
纪传传家忍百忧。
椽笔幽怀差可念,
恨无货殖脱蚕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在感叹人类的活动在天上留下了千秋的印记,虽然有记载的历史和传承家族的责任,但内心还是忍受着种种忧愁。尽管用笔写下了深邃的思想和感情,却感到无能为力,恨自己没有财富,无法摆脱像蚕一样被束缚的命运。

注释:

  • 人天留影:指人类的活动在天地之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 纪传传家:指通过历史的记载来传承家族的事迹。
  • 椽笔:指用来写作的笔,象征文学创作。
  • 幽怀:指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 货殖:指商业和财富的积累。
  • 脱蚕囚:比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中行(1897-1969),字子平,号秋水,江苏人,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主攻古典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研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中行对历史和个人命运深刻思考的时期,体现了他对历史的责任感和个人境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偶为十绝句 其三》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纠结。首句“人天留影足千秋”,展现了人类活动的伟大与永恒,暗示人类的行为对后世的影响。然而,随后的“纪传传家忍百忧”则揭示了历史传承中的烦恼与责任,诗人在此感受到家庭与历史的重担。

“椽笔幽怀差可念”一语,显示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期望,然而他也感到“恨无货殖脱蚕囚”,这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诗人在文学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传达了一种深刻的社会关怀与人文情怀。

整首诗以沉郁的语调,结合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它不仅是对自我境遇的感慨,也是对历史的深刻洞察,给予读者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天留影足千秋:人类在天地之间的行为留有深远的影响,历史悠久。
  2. 纪传传家忍百忧:为了传承家族的历史,诗人忍受着诸多忧愁。
  3. 椽笔幽怀差可念:用笔写下内心的感受,虽然情感丰富,却感到力不从心。
  4. 恨无货殖脱蚕囚:对财富的渴望与对命运束缚的无奈,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蚕囚”比作被束缚的状态,形象地表达了无奈与渴望。
  • 对仗: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历史责任与个人命运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对自由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天:象征人类的伟大与历史的宽广。
  • 椽笔:象征文学创作与思想表达。
  • 货殖:象征财富、物质的追求。
  • 蚕囚:象征束缚与无奈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人天留影”所指的是什么? A. 人类的活动
    B. 天空的影像
    C. 历史的传承
    D. 以上皆是

  2. “恨无货殖”的意思是什么?
    A. 渴望财富
    B. 对金钱的厌恶
    C. 追求自由
    D. 忍受困境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二者均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张中行则更加关注个人的情感和处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精华》
  • 《张中行诗文集》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