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毛延寿
作者: 许炯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范蠡倾吴国,奇计进西施。
惜哉攻心策,不遇越王时。
白话文翻译:
范蠡让吴国陷入了深重的危机,巧妙的计策却用在了西施身上。可惜的是,他的攻心之计没有在越王的时代施展出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范蠡: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吴王夫差消灭越国。
- 倾吴国: 使吴国倾覆,指范蠡的策略使吴国走向灭亡。
- 奇计进西施: 狡猾的计策被用于西施,形容用美人计。
- 攻心策: 心理上的策略,指用心理战术来战胜敌人。
- 不遇越王时: 指没有在越王时期施展才能。
典故解析:
- 范蠡与西施: 范蠡为了消灭越国,采用了美人计,西施被用作诱敌之计。历史上,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反映了权谋与爱情的复杂关系。
- 越王: 越王勾践是越国的国君,因被吴国打败而卧薪尝胆,最终复仇成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炯是明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感悟,风格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明代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对范蠡智慧与命运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范蠡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范蠡不仅是智者,同时也是一位战略家,他的计策最终却未能改变吴国的命运。诗中“奇计进西施”的描绘,展现了他用美人计来迷惑敌人的智慧,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惋惜和对命运的无奈。诗的最后一句“惜哉攻心策,不遇越王时”更是表达了对历史机遇的珍惜与错失。这种历史的感慨和哲理思考,使得整首诗在简约中蕴含深意,读者在品味之余,亦能引发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范蠡倾吴国: 直接指出范蠡的策略使吴国走向灭亡,承载着历史的重负。
- 奇计进西施: 显示出范蠡的智慧,采用了非常规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 惜哉攻心策: 表达了对范蠡计策的惋惜,暗示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 不遇越王时: 强调历史的机遇,若在更合适的时机,结果可能会不同。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倾吴国”与“进西施”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语: “惜哉”一词在此处反映了对历史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历史的机遇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国: 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西施: 代表着美丽与智慧的结合,但同时也暗示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 攻心策: 体现了心理战与策略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范蠡的计策在诗中被用来做什么?
A. 攻打敌国
B. 迷惑敌人
C. 帮助越国 -
诗中提到的“越王”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吴王
B. 越王勾践
C. 齐王 -
诗人对范蠡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惋惜
C. 反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屈原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离骚》与《毛延寿》均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但《离骚》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追求,而《毛延寿》则更关注智慧与历史命运的交织。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