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熟小雨
作者:杨万里 〔宋代〕
风从独树忽然来,
雨去前山远却回。
留许枝间慰愁恨,
儿童抵死打黄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风雨中的梅树景象。风从孤独的树上忽然吹来,雨水却随着远去的山而回旋。留下的梅子在枝间摇曳,仿佛在安慰我的愁苦。孩子们拼命地打着黄梅,显得无忧无虑。
注释:
- 独树:孤独的树,指的是一棵单独的梅树。
- 前山:指前面远处的山。
- 慰愁恨:安慰我内心的愁苦与怨恨。
- 儿童抵死:形容孩子们非常热衷于打梅子,有些夸张的意味。
- 黄梅:指梅子的一种,成熟时呈黄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江西人。他以其细腻的观察、清新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梅熟小雨》写于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但文学艺术却极为繁荣。诗人通过描写梅子成熟时的景象,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了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梅熟小雨》是一首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描写自然景象的诗作。全诗通过对梅树、风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开头“风从独树忽然来”的描写,给人一种突然袭来的感觉,仿佛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增强了诗的动感。接着“雨去前山远却回”,则呈现了雨水的流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氛。
“留许枝间慰愁恨”一句,更是点出了诗人的情感。梅树上的梅子似乎在安慰诗人心中的愁苦,这种细腻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人情味。而最后一句“儿童抵死打黄梅”则通过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带来了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生活的另一面。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情感的投射,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从独树忽然来:描写风的突然来临,给人一种不期而遇的感觉,表现自然的无常。
- 雨去前山远却回:雨水的流向与山的远近,产生一种空间的延展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留许枝间慰愁恨:梅子在枝间摇曳,仿佛在安慰诗人的愁苦,体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 儿童抵死打黄梅:生动描绘孩子们打黄梅的场景,表现出童真和生活的乐趣,形成了与前面忧伤情感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梅子拟人化,赋予它安慰愁恨的能力。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如“风从”与“雨去”,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来映射内心情感,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梅子成熟和儿童的欢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乐趣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梅子的成熟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风:风象征着变化与无常,代表着自然的力量。
- 雨:雨水象征着滋润与生命,也可暗示忧伤的情感。
- 儿童:儿童是纯真与快乐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希望与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梅熟小雨》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杨万里
D. 白居易 -
诗中“儿童抵死打黄梅”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欢乐
C. 沉思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独树”指的是? A. 一棵孤独的梅树
B. 一棵大树
C. 一片树林
D. 一座山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梅熟小雨》与王维的《鸟鸣涧》。
两首诗均以自然景象为背景,但《梅熟小雨》更强调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结,而《鸟鸣涧》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