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日山寻尽野花,今晨水眺如桑麻。
春风娇得千垂柳,恰限身才个个斜。
白话文翻译:
这两天我在山中寻遍了野花,今早在水边眺望,景色如同桑麻般繁茂。春风温柔得让千条柳枝都垂下来,正好与我的身姿相映成趣,个个都在斜斜地摇曳。
注释:
- 两日:两天。
- 山寻尽:在山中寻找,直至找到尽兴。
- 野花:自然生长的花朵。
- 水眺:在水边眺望。
- 桑麻:桑树和麻草,象征生长茂盛。
- 春风娇得:春风温柔得让人心醉。
- 千垂柳:成千上万的柳树枝条。
- 恰限身才个个斜:正好与我身姿相称,个个都倾斜。
典故解析:
“桑麻”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作象征丰收和生活富足的意象,代表着自然的生机与和谐。杨万里所描绘的春风和柳树则传达了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日,杨万里在山中游历,观察自然的美丽。诗中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田园诗歌的追求和对春天的赞美。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过杨二渡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愉悦。首句“两日山寻尽野花”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追寻。接着“今晨水眺如桑麻”则通过对水边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愉悦,桑麻的繁茂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春风娇得千垂柳”展现了春风的温柔与柳树的轻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最后一句“恰限身才个个斜”,不仅描写了柳枝的姿态,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日,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感知和对生命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日山寻尽野花:前两天在山中寻找野花,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今晨水眺如桑麻:今早在水边眺望,看到的景象如同桑麻一般繁茂。
- 春风娇得千垂柳:春风温柔得让成千上万的柳条都垂下。
- 恰限身才个个斜:正好与我的身姿相称,个个都在斜斜地摇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边的景象比作桑麻,形象生动。
- 拟人:春风被描绘得温柔可人。
- 对仗:如“千垂柳”和“个个斜”,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花:自然之美,象征生命的自由。
- 水:象征宁静与生机。
- 柳:春天的象征,柔韧与生命力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是谁?
- A. 杜甫
- B. 杨万里
- C. 李白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桑麻”象征着什么?
- A. 哀伤
- B. 富饶
- C. 寂寞
- D. 贫穷
-
诗人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冬天
- D. 春天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情感更加沉重。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侧重于离别之情,与杨万里诗中轻快的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