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筠庵晚睡三首
作者:杨万里
享了荷花上番香,却穿竹径百弓长。
满园亭榭都参遍,秪有筠庵第一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夏夜享受荷花香气的情景,但他却选择沿着竹林小径漫步。虽然园中亭阁都游览过,唯独筠庵是这夏夜中最为凉爽的地方。
注释
- 享了:享受,领略。
- 荷花:指盛开的荷花,夏季特色植物,象征清新与美好。
- 上番香:这里的“上番”指的是又一次,这里指再次感受到荷花的香气。
- 穿竹径:走在竹林的小径上。
- 百弓长:形容竹子高大挺拔,像一百根弓箭一样长。
- 满园亭榭:园中所有的亭子和楼阁。
- 参遍:游览,参观。
- 秪有:只有。
- 筠庵:竹子的庵堂,隐喻清幽的居所。
- 第一凉:最为凉爽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晚号山谷道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闻名。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作者年老之际,继而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感受,以及对宁静环境的向往和珍视。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筠庵晚睡三首》描绘了夏夜中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享受。诗歌开头提到“享了荷花上番香”,展现了作者在夜晚徜徉于荷花间的惬意与香气的诱人。荷花作为夏季的代表,象征着清新与生机,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
“却穿竹径百弓长”一句,竹子高耸,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竹林的清幽和挺拔。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诗人通过走在竹径中,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满园亭榭都参遍,秪有筠庵第一凉”则将诗人的体验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尽管园中亭阁美丽多姿,作者却认为只有筠庵最为凉爽。这里的“凉”不仅是对气温的描述,更是对心境的感受,表达了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诗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享了荷花上番香:诗人享受到了荷花的浓郁香气,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
- 却穿竹径百弓长:尽管香气诱人,诗人却选择漫步在竹林的小径,表现出清幽的环境。
- 满园亭榭都参遍:园中的亭阁都参观过,体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
- 秪有筠庵第一凉:最后强调在众多景致中,只有筠庵给他带来了最舒适的凉意,暗示了对简朴生活的偏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百弓长”来形容竹子的高耸,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整体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夏夜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强调了简单与纯粹的美。
意象分析
- 荷花:象征夏天、清新、优雅。
- 竹子:象征高洁、坚韧与清幽,体现诗人的内心追求。
- 筠庵:隐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代表诗人向往的宁静之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享受的香气来自哪种植物?
- A. 玫瑰
- B. 荷花
- C. 菊花
-
诗中提到的“筠庵”最有可能代表什么?
- A. 热闹的市集
- B. 宁静的庵堂
- C. 繁华的街道
-
诗人认为哪处是“第一凉”?
- A. 满园亭榭
- B. 筠庵
- C. 荷花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美,风格相似。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杨万里《筠庵晚睡三首》均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杨万里的诗则更突出个人的感受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