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役有叹二首
作者: 杨万里
百年几暄凉,再岁三征行。
却羡路旁叟,白首不到城。
人生如风花,去来能与争。
且随风吹起,会当风自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百年中经历的冷热变化,转眼又是三次出征。诗人羡慕路边的老者,白发苍苍却不曾进城。人生如同风中的花,来去匆匆,无法与之争执。不如随风而行,最终自会停驻。
注释:
- 百年:指人生的漫长岁月。
- 几暄凉:经历了多少的温暖和寒凉。
- 再岁三征行:又过了一年,经历了三次征程。
- 却羡:却是羡慕。
- 路旁叟:指路边的老者。
- 白首:白发,形容老年。
- 不到城:未曾进入城市,暗指老者的生活状态。
- 人生如风花:人生如同随风飘荡的花朵,短暂而美丽。
- 且随风吹起:不如顺应风势而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石头,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杨万里游历途中,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借路边老者的形象,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行役有叹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全诗通过“百年几暄凉”的开篇,带出人生在岁月中经历的种种情感。诗人用“再岁三征行”来表现自己在生活中的奔波与劳累,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无奈。
诗中“却羡路旁叟,白首不到城”一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向往。路旁的老者,虽年迈,却心无牵挂,活得自在逍遥。诗人对比自己在繁忙中挣扎,反映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人生如风花,去来能与争”,将人生比作风中的花朵,形象而生动。花虽美丽,但却不能与风抗争,暗喻人生的无常与短暂。在风的推动下,花儿来去匆匆,正如人生般难以把握。最后一句“且随风吹起,会当风自停”则表达出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选择随风而行,最终自会停驻,似乎在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奔波与困扰,不如放下执念,随遇而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年几暄凉:人生的百年里,经历了多少温暖和寒冷,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再岁三征行:岁月流逝,又经历了三次出征,显示生活的忙碌与奔波。
- 却羡路旁叟: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反思,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老者。
- 白首不到城:暗指老者的生活状态,没被城市的繁华所困扰。
- 人生如风花:比喻人生的短暂,如风中的花,随风而舞。
- 去来能与争:强调人生的来去匆匆,无法与时间抗争。
- 且随风吹起:选择顺应自然,随风而行。
- 会当风自停:终会回归宁静,暗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随风飘荡的花朵,生动形象。
- 对仗:如“百年几暄凉,再岁三征行”,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与命运,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逍遥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变幻莫测的命运,暗示无法掌控的人生。
- 花:象征短暂的生命之美,传达出人生的脆弱与美好。
- 老者:象征宁静与淡泊,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人生如风花”意指什么?
A. 人生的美好
B. 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C. 人生的快乐
D. 人生的痛苦 -
“却羡路旁叟”中的“叟”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老者
C. 行者
D. 旅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探讨人生的快意与短暂。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行役有叹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李白更强调及时行乐的态度,而杨万里则更倾向于顺其自然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