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幸自同裘好,谁令异巷居。恭承五个字,不但百车渠。句法端何样,先生肯乞馀。只容弹剑铗,敢道出无车。
白话文翻译:
幸好我们穿着同样的袍子,谁会让我们居住在不同的巷子里。恭敬地承接这五个字,不只是百辆车的渠道。句法端庄是什么样子,老师愿意求教吗?只容我弹奏剑和铗,敢说没有车马。
注释:
- 幸自同裘好:幸好我们穿的是同样的袍子,表示亲近。
- 异巷居:指住在不同的地方,暗示友情的疏远。
- 恭承五个字:恭敬地接受这五个字,可能指的是某种教诲或名句。
- 百车渠:比喻交流的途径非常广泛。
- 句法端何样:对诗句的形式和结构进行探讨。
- 只容弹剑铗:表达一种高昂的情绪,可能是指对理想的追求。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涉及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同裘”与“异巷”可以看作是对友情与距离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友谊和理想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诗人通过对友谊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和韩子云惠诗》是一首典雅而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幸自同裘好”的开头,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热爱。诗人用“异巷居”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在感叹隔阂与不易。接着,“恭承五个字”则显示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表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古代文人中是非常重要的,体现了诗人对自身修养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诗歌艺术本身的探讨,“句法端何样”显示出诗人对诗歌形式的关注,同时也在向老师请教,表现出对学习的渴望。最后一句“只容弹剑铗,敢道出无车”则是诗人情感的宣泄,表达了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艺术的追求,展现了杨万里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通过这种丰富的情感表达,诗人让读者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幸自同裘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象征着相同的理想和目标。
- 谁令异巷居:感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
- 恭承五个字:体现了对文化和教育的尊重。
- 不但百车渠:表达了交流的广泛和多样。
- 句法端何样:探讨诗歌的形式与结构。
- 先生肯乞馀:表现出对师长的敬重与学习的渴望。
- 只容弹剑铗:强调内心的豪情和追求。
- 敢道出无车:表达一种理想化的情感,象征着自由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情与“同裘”相提并论,暗示彼此的亲密与契合。
- 对仗:如“幸自同裘好”与“异巷居”形成句式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个短句的排列,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文化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同裘:象征友谊、亲密关系。
- 异巷:象征距离和隔阂。
- 剑铗:象征追求和理想,体现出诗人的豪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万里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幸自同裘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友谊
- C. 忧伤
-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恭承五个字”是指什么?
- A. 诗歌的形式
- B. 朋友的名句
- C. 教诲或文化
- D. 生活的哲理
答案:
- B. 宋代
- B. 友谊
- C. 教诲或文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杨万里更注重于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文化的追求,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离别的感慨与忧伤。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