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树二首》

时间: 2025-01-26 03:29:58

岸头树子直如筠,谁遣相招住水滨。

不合镜中贪照影,照来照去总斜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头树子直如筠,
谁遣相招住水滨。
不合镜中贪照影,
照来照去总斜身。

白话文翻译:

岸边的树木笔直如竹,
是谁在叫它们停留水边?
不该在镜子中贪恋自己的影子,
照来照去都显得歪斜。

注释:

  • 岸头:水边,河岸。
  • 树子:指树木。
  • :竹子的意思,形容树木的直立。
  • 相招:互相招呼、邀请。
  • 水滨:水边,指河岸。
  • 镜中:指水面如镜,反射影像。
  • 贪照影:贪恋自己的影子。
  • 照来照去:来回映照。
  • 总斜身:始终歪斜的姿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而著称。他的诗歌常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明快。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同时反映出对自我和环境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岸树二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水边树木的自然形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哲思。这首诗以“岸头树子直如筠”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岸边树木的挺拔形态,仿佛竹子般的直立,给人以清新而又生动的视觉感受。接下来的“谁遣相招住水滨”,则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似乎在询问树木为何在此静默,增添了一丝幽默和哲理的意味。

“不合镜中贪照影,照来照去总斜身”,此句转而讨论了影像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诗人在这里运用了“镜”的比喻,水面如镜,映照出的影子却并非完美,反映了人们对自我形象的迷恋与现实的偏差。这种内外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简洁的表面下,蕴藏了深邃的哲理。

杨万里通过对树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隐喻了人们对自我认知的反思,充满了智慧与哲思。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但情感与思想却十分丰富,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生活的独特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岸头树子直如筠:描写水边的树木直立,仿佛竹子一般,展现了自然的挺拔与坚韧。
  2. 谁遣相招住水滨:发问,表现出对树木静止状态的好奇,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3. 不合镜中贪照影:警示人们不要沉迷于自我形象的反射,暗含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4. 照来照去总斜身:影子虽在水中反复出现,却始终不完美,象征真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筠”比喻树的直立,增强形象感。
  • 拟人:树木似乎被赋予了情感,仿佛在呼唤。
  • 对仗:如“照来照去”与“总斜身”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探讨了自我认知与外界现实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哲思,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我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岸头:象征着生命的边缘与变迁。
  • 树子:代表坚韧和生长。
  • 水滨:象征流动和变化。
  • 镜中影:隐喻自我认知与理想的差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树子”比喻什么?
    A. 竹子
    B. 坚韧的生命
    C. 水边的石头

  2. “不合镜中贪照影”表达了什么思想?
    A. 不要沉迷于虚幻的自我形象
    B. 不要照顾他人
    C. 不要在意外界的评价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自我反思与理想的探讨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岸树二首》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杨万里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哲理,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描写手法和主题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